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量子計算22~25
++++++++++++++++++++++
10/30.黄仁勋:市场太疯了,我不敢说量子 老黄现在连”量子”两个字都不敢随便说了——毕竟这位从端盘子做到万亿市值的大佬最清楚,现在市场疯狂到只要他念叨句”量子”,股价就能直接起飞 10/27.量子计算怎么一下子成了“国家安全”下一个战场?美国主要上市量子计算公司IonQ等公司实现技术突破,业内预测3-5年内可达"量子优势"临界点。量子计算机能轻松破解现有加密体系,威胁政府、金融等关键领域安全。美国通过立法要求联邦机构升级抗量子加密,科技巨头与金融机构加速布局,这已成为继半导体后又一国家安全战场。 量子计算正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这项被业内人士预测最快五年内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技术,既能加速救命药物的研发,也能在瞬间破解所有数字加密系统。随着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竞争加剧,量子技术已成为继半导体之后又一个国家安全关键赛道。日前,据华尔街日报消息,D-Wave Quantum Inc.、Rigetti Computing Inc.、IonQ Inc.和Quantum Computing Inc.等美国主要上市量子计算公司可能很快获得政府战略投资。尽管白宫随后否认正在与量子计算公司进行讨论,但这一消息已重新点燃市场对量子技术股的乐观情绪。报道称,随着IonQ宣布实现99.99%的门保真度突破,业内普遍认为距离"量子优势"这一关键拐点仅剩三至五年。技术临界点迫近,正将量子计算从学术话题转变为国家安全的紧迫议题。 10/25.美股IBM成功用AMD晶片執行糾錯演算法 ,為量子電腦商業化跨出重要一步,激勵雙方股價周五齊揚,AMD漲6.9%暫報251,IBM漲 7.3%,暫報305.78美元。 10/23.谷歌称量子芯片“Willow”现重大突破:算法可重复验证,五年内或迎实用化;谷歌周三宣布,其“Willow”量子计算芯片成功运行一项名为“Quantum Echoes”的新算法,速度比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并首次实现了“可验证性”-可在不同量子平台上重复验证结果。该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期刊,被视为量子计算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研究团队表示,这一算法可用于分子结构计算,意味着量子计算在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将有广泛的潜在用途。为药物研发和电池设计等领域开辟新方向,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实际应用。 10/23.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宣稱在量子運算競賽中取得突破,新演算法運算速度比傳統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運算結果還能在不同機器上重現,有望應用於藥物開發和新材料研究。量子運算界一直在等待量子電腦能在特定運算上超越傳統電腦的證據。Google 周三在科學期刊《自然》發表論文,展示這套能模擬自然系統量子力學行為的演算法,例如分子中原子如何交互作用。 10/14.IonQ股價13日大漲 16.2%,此前該量子運算公司宣布在量子化學模擬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項成果有望加速脫碳技術的發展。 10/10.下一個科技淘金熱?量子 AI 混合運算改寫製藥、金融與能源大未來 ***9/28.輝達黃仁勳加碼投資AI、量子計算與機器人:打造下一代科技生態系統;黃仁勳不再僅滿足於AI晶片領域領先地位,而正透過一系列精準戰略投資,建構一個橫跨量子運算、AI 和機器人技術的未來帝國。 據輝達2025會計年度財報,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已從2024會計年度13億美元,增加至34億美元,短短一年內成長近三倍。其中,量子計算是輝達近期投資重點。2025年9月,公司投資新創PsiQuantum,該公司剛完成 1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70億美元,計畫於2027 年底交付首台百萬量子位元的商用量子電腦。 同時,輝達也入股估值約100億美元的量子公司 Quantinuum。黃仁勳在今年 6 月公開表示,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將比外界預期更快到來。輝達除提供資金,也輸出AI軟體技術,讓自家晶片能與量子設備協同運算,提前卡位可能挑戰現有數據中心架構的下一代運算模式。 三大投資引擎驅動生態:輝達投資活動主要由三個單位推動:企業發展部、NVenture,以及孵化平台 Inception。 企業發展部:專注於戰略投資,強化輝達的技術與合作生態;NVenture:偏重投資回報,關注新創與產業潛力;Inception:作為孵化器,已服務上萬家新創,並提供 AI 硬體與雲端資源。 至目前,輝達投資成績亮眼,已參與投資20家獨角獸企業,總計40家估值達獨角獸水準的公司與其關聯。自2019年來,輝達企業發展部累計投資 17家獨角獸,聚焦AI大模型與應用層,這些企業大多依賴輝達GPU技術。 另一投資部門 NVenture 則已成功投出 4 家獨角獸,包括 Hippocratic AI、Field AI、Abridge 與 Synthesia。 在眾多投資案例中,還有 You.com、Reka AI、Weka.io、Figure AI、Inflection AI 等備受關注的新創明星。 輝達的投資策略圍繞生成式AI三大要素:算力、能源,數據與模型。 算力:投資 Arrcus、Ayar Labs 等半導體公司;能源:參與 Utilidata、Commonwealth Fusion 等專案;數據與AI模型:投資 Databricks、Scale AI、OpenAI、xAI、Cohere 及 SSI 等公司 黃仁勳指出,未來數年內,AI 與量子計算有望攜手解決全球性重大課題。輝達的完整量子算法棧即將全面開放,並能在 Grace Blackwell 200 晶片上加速運行。隨著 AI 逐步改造資訊系統,傳統軟體算法將被AI演算法取代,硬體架構也可能發生顛覆性變革,CPU 與 GPU 的比例預計將從 8:2 逆轉為 2:8。在這場產業轉型中,輝達透過持續投資構築的科技生態體系,將繼續鞏固其在 AI、量子計算與機器人領域的核心地位。 9/25.量子计算金融领域里程碑:汇丰测试显示交易效率提升34%;汇丰银行与IBM合作,利用IBM量子工具分析欧洲公司债券历史数据,发现其在预测交易指令成交可能性方面比传统方法高出34%。此项测试为量子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明,尤其在场外交易市场。 汇丰银行与IBM合作的一项测试取得了量子计算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里程碑式进展,结果显示该新兴技术有望显著提升交易执行效率,为华尔街探索计算能力的下一片前沿阵地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最切实的证明,表明我们距离从量子计算中提取价值有多么近”,汇丰集团量子技术主管Philip Intallura表示。他补充称:“我们坚信,我们正处于金融服务计算新领域的前沿,而不是着眼于遥远的未来”。 9/23.《巴隆周刊》22日 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 與美國總統川普在倫敦會晤期間宣布,兩國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量子運算、人工智慧與核能發展。此舉顯示量子技術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國際戰略與產業政策核;根據協議,雙方將合作實現「真正的量子優勢」,即量子電腦在廣泛領域超越傳統電腦的能力。計畫內容包括建立「量子產業交流計畫」、設立聯合基準測試小組,以制定產業標準。雖然備忘錄不具法律約束力,但象徵兩國正積極爭取在全球量子競賽中領先 9/20.昨表現最好板塊是量子電腦,其中 RGTI漲16.2%、D-Wave-QBTS漲12.8%、Quantum Computing-QUBT漲26.9%、IonQ漲5.4%。 這項漲勢主要由兩個關鍵因素驅動: 政府合約:技術實力的權威認可RGTI 18宣布獲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580萬美元合約,用於推進量子網路技術; IONQ 周三宣布與美國能源部達成了合作協議,旨在推動量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QUBT 也於今年與 NASA 和 NIST 簽署了重要合約,提升其在量子運算和光子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戰略併購:產業整合與規模化 IONQ 近期宣布了總價值13億美元的重大收購,收購了 Oxford Ionics 和 Vector Atomic 兩家公司。此收購行動標誌著量子運算產業的整合,領先企業透過並購鞏固了技術優勢和市占。這向投資人傳遞了產業正在走向成熟的訊號,進一步刺激了市場的樂觀情緒 量子運算板塊的集體上漲,是政府政策利好和企業基本面改善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政策驅動與行業整合相結合的模式,形成正向循環,共同推動投資者對該板塊未來增長前景的強烈看好。 第二個漲好板塊是核能,Oklo漲26.88%,Nuscale Power(SMR-US) 漲22.68%,Nano Nuclear Energy-NNE漲19.7%。 核能板塊上漲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動: 美英核能協議:加速核能發展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與英國首相施凱爾簽署了價值, 3500 億美元的《技術繁榮協議》,旨在促進人工智慧、核能和量子運算等領域的發展。該協議包括建設12座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和微型反應爐,以滿足資料中心和工業需求。 監管合作:簡化核能項目審批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周一與英國核能監管辦公室(ONR)簽署了更新的諒解備忘錄,旨在簡化核能項目的審批流程,縮短建設時間。此舉為核能項目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持。美英兩國簽署的合作協議提供了明確的增長藍圖,而監管機構間的合作則為這一藍圖的實現清除了障礙。 9/17.全球首台矽量子電腦誕生!英國量子運算新創 Quantum Motion 宣布,用半導體製程推進量子運算,已打造出全球首台以電腦晶片製程為基礎的「矽量子電腦」,並安裝於英國國家量子運算中心(NQCC),目標是在未來推向量產。 系統設計與特色 根據官方新聞稿,Quantum Motion 採用可平鋪式架構(tileable architecture),將運算、讀出與控制電路密集排列在矽晶片上。整套系統僅需三個 19 吋伺服器機櫃,即可同時容納量子處理單元(QPU)、冷卻設備與控制系統。它同時支援 Qiskit 與 Cirq 等主流軟體框架,讓開發者可直接在既有工具上編寫量子程式。 與傳統量子電腦的差異:這套系統採用 300mm CMOS 製程,也就是所有電腦與手機晶片皆使用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技術,以高良率和大規模生產能力著稱。相比之下,當前主流量子電腦大多依賴超導量子位元(如 IBM、Google)或光子量子位元(如 PsiQuantum),這些架構需仰賴特殊材料與龐大設備維持量子態。Quantum Motion 嘗試利用商業 CMOS 製程,在矽晶圓上建構量子位元,讓量子電腦能像一般晶片一樣交由商業晶圓廠生產。 良率與冷卻的挑戰:儘管使用半導體製程具備量產優勢,但量子位元對雜質與缺陷的敏感度卻遠高於傳統電晶體。如何兼顧良率、相干時間(coherence time)與低誤差率,仍是實際挑戰。同時,現階段的冷卻系統雖已縮小至伺服器規格,但若 qubit 擴展至百萬級規模,稀釋冷凍機的規模與能耗恐將急遽膨脹。量子電腦還沒真正跑起來,冷卻系統可能就先撐不住了。 Quantum Motion 當前系統仍屬於初步嘗試。未來要走向實用級規模,仍需跨過技術門檻。業界認為,這套新系統雖是矽量子電腦的一個里程碑,但更像是序幕,真正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9/17.外媒看好美國公司IonQ或許是「下一個輝達」。輝達(NVIDIA)憑藉AI晶片登上全球市值4兆美元之後,投資者和業界開始關注量子運算這股可能改變科技格局的新潮流。外媒點名,美國公司IonQ或許是「下一個輝達」。《Yahoo Finance》報導,與傳統運算不同,量子運算能以極高速度解決複雜問題,對AI模型訓練與藥物開發等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根據預測,全球量子運算市場將從2025年的35.2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約20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41.8%。 9/17.量子晶片挑戰 GPU 王座?IonQ 稱輾壓 NVIDIA Blackwell;量子運算公司 IonQ 的執行長 Niccolò de Masi 近日表示,公司計劃在 2027 年推出搭載 10,000 個 qubit 的量子晶片,屆時將徹底「淘汰」NVIDIA 的 Blackwell 架構 GPU。他強調,即便傳統 GPU 擁有「整個宇宙的時間」來計算,仍無法觸及量子電腦可解決的問題規模 de Masi 指出,IonQ 透過收購英國 Oxford Ionics 已加速技術進程,預計 2027 年前能把 IonQ 的處理器擴展到萬 qubit 等級。他認為,隨著量子邏輯閘的成熟與誤差修正機制的突破,傳統架構的 GPU 在某些關鍵應用(化學模擬、密碼學、最佳化)將顯得「過時」。 IonQ 的晶片有何特別? IonQ 的量子晶片採用「離子阱(trapped ion)」架構,與 IBM、Google 的超導量子電腦不同,無需極低溫環境,而是利用雷射在真空中操控離子作為 qubit。這種設計相干時間較長、計算誤差較低,被視為更穩定的技術路線。另外, IonQ 的量子電腦目前主要透過雲端 API 提供服務,不像 GPU 那樣可以直接塞進伺服器部署在資料中心,兩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外界因此質疑:IonQ 的晶片能否真正在 2027 年挑戰 Blackwell? 高成本、少應用是最大挑戰 與 GPU 相比,量子晶片的硬體成本仍相對高昂:需要真空腔體、雷射與專用控制系統。即便 IonQ 的 qubit 數目可持續提升,但在運算速度、軟體生態與雲端整合上,距離 NVIDIA 的 GPU 還有很大差距。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如 AWS、Azure 雖已整合 IonQ 的服務,但大多數用例仍停留在研究與驗證階段,離 AI 模型訓練等主流商業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量子晶片取代 GPU?看來還早 從業界觀察,IonQ 的藍圖雖雄心勃勃,但短期內可行性不高。量子晶片尚未達到成熟商業規模,而 CSP 機房運算需求正走向更高速、更穩定的方向,尤其是 2026 年光通訊技術將導入 AI 伺服器,大幅提升傳統 GPU 的連接效率。再加上 NVIDIA 幾乎每年都會推出新架構 GPU,持續壓縮競爭者空間,因此 IonQ 要想在短期內取代 Blackwell,仍顯得遙不可及。 9/11.10亿美元融资创纪录!量子计算“爆了”,贝莱德、淡马锡和Baillie Gifford入股;美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完成10亿美元融资,创量子计算领域单轮融资纪录,估值达70亿美元。英伟达风投-等新投资者参与。公司计划2028年建成100万量子比特计算机,采用基于光子的差异化技术路径。这一时间表可能使其在与谷歌和IBM的竞赛中占据先机。 7/4.資金搶進量子科技!美國量子電腦ETF(QTUM)悄悄納入這些台股供應鏈!世芯與創意 6/26.软CEO:“量子计算+AI”是下一步 6/14.華爾街加速布局數位資產IPO潮!Circle股價飆升引領加密貨幣公司上市 6/10.IBM 10日宣布正在研發全球首台能夠零錯誤運作的大規模量子電腦。這台名為 Starling 的量子電腦預計將於 2029 年推出。 IBM 在公告中表示,這台量子電腦將部署在 IBM 位於紐約州北部的全新量子資料中心,預計將比目前的量子電腦多執行 2 萬次運算。IBM 表示,Starling 將具備「容錯能力」,這意味著它能夠執行諸如藥物研發、供應鏈優化、半導體設計和金融風險分析等領域的量子運算,而不會出現目前困擾量子電腦、性能不如傳統電腦的錯誤。IBM 股價9 日創 273.27 美元歷史新高。過去一年該公司股價上漲超過 60%,超過標普 500 指數約 12% 的漲幅。IBM 自 1981 年以來就涉足量子運算領域,同時,亞馬遜、谷歌 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也一直在努力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爭一席之地站穩腳跟;此外還有眾多規模較小的量子公司,例如 D-Wave (QBTS-US) 和 IonQ (IONQ-US)。微軟和亞馬遜於今年 2 月發布全新的量子運算晶片。谷歌於12月發布一款名為 Willow 量子計算晶片,並稱該技術「為實現實用的大規模量子電腦鋪平道路」。消息發布當天,其母公司 Alphabet 股價上漲5%。 一旦開發成功,像 Starling 這樣實用的量子電腦將能夠解決「傳統」電腦需要數十億年才能解決的問題。 人工智慧和傳統電腦都是依賴線性代數的「傳統」計算,而量子電腦則依賴量子力學和高等數學,這使得它們在解決網路安全、密碼學和化學等領域的某些問題方面更加有效。IDC 量子分析師威斯特 (Heather West) 表示,IBM 的 Starling 對量子運算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進展。預計到 2028 年,該產業的規模將成長到 86 億美元。 她表示:「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循序漸進的進展,能夠推出規模化的量子計算系統。終於從一些小步驟,這裡一個,那裡一個的小小突破,發展到現在將所有這些整合在一起,打造出這個更強大的系統 Starling。」 與使用位元或一系列 1 和 0 的傳統電腦不同,量子電腦使用的是量子位元。量子位元是量子力學的一種函數,不是用 1 或 0 來表示,而是可以同時以 1 或 0 的形式存在,從而實現更強大的處理能力。但量子位元很脆弱,容易出錯。更糟的是,方程式中使用的量子位元越多,引入的誤差就越大。因此量子電腦必須使用糾錯碼來偵測和修正錯誤。IBM 表示,Starling 將能夠無錯誤地執行大規模量子運算,因為該公司設計了一種新的糾錯碼,這將使其能夠顯著擴展電腦規模,而不會降低其準確性。 谷歌也表示,其 Willow 晶片已於 2024 年底實現這項壯舉。谷歌使用一種名為「表面碼」的糾錯碼,但需要公司使用大量量子位元來執行量子運算,從而占用更多實體空間。IBM 將使用一種名為 qLDPC 的糾錯碼,使其量子電腦使用更少的量子位元。 6/1.美國量子運算概念股5月飆升逾150%!有望成為下一個輝達?美國量子運算概念股近期表現強勁,5 月持續延續 4 月漲勢,股價再創新高,吸引眾多市場資金流入。然而隨著夏季將至,過往美股常出現走弱現象,市場開始關注這波熱潮是否能持續升溫 5/23.龙头IonQ豪言要做“量子英伟达”,美股“量子妖股”全线暴涨 龙头股IonQ股价飙升近37%,IonQ首席执行官Niccolo de Masi表示,IonQ在量子领域的地位,就像英伟达和博通在GPU领域的地位一样。摩根大通研报称,预计量子计算将受益于大量投资,仅2025年全球公共投资预计就将达到450亿美元。5月22日,美股量子计算股集体爆发,龙头股IonQ股价飙升近37%,D-Wave Quantum攀升24%,Rigetti Computing大涨26%,Quantum Computing也上涨超过14%。 5/9.“量子计算”财报季 D-Wave暴涨超50%,IonQ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好于预期的财务业绩,让市场期待D-Wave Quantum和Rigetti Computing接下来的业绩报告。IonQ管理层预计全年营收在7500万至9500万美元之间,同时此次仍没有提及盈利时间表。 IonQ 第一季度财报會:营收760万美元年持平,季滑35%,分析师预期750万美元;净亏损3230万美元,較去年同期3960万美元收窄;管理层预计全年营收7500万至9500万美元之间,第二季度营收预期为1600万至1800万美元;近期宣布一系列合作与收购,包括收购瑞士量子密码公司ID Quantique控股权和与EPB达成2200万美元合作。对比:IonQ竞争对手Quantum Computing在3月底公布第四季度业绩收入降17%,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形成鲜明对比。IonQ良好业绩,为量子计算行业2025年开个好头。 3/26.量子技術突破只需5年,Google量子人工智慧硬體總監Julian Kelly表示,量子技術距離能夠執行現有電腦無法計算的實際應用,僅剩約5年時間,而首批應用可能使用在尖端物理研究。 3/13.QBTS量子计算超越传统超算,运算速度领先百万年!股价一度飙涨近19% 量子计算概念股QBTS股价飙涨近20%,因其退火量子计算机在磁性材料模拟上超越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受此利好影响,量子概念股普涨。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显示D-Wave的量子计算机能在20分钟内完成磁性材料模拟,而传统超级计算机需百万年,且耗电量巨大。 3/3.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期该校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这一成果,审稿人认为其“构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1年,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66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求解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比当时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以上。经过三年多聚力攻关,他们新研制的“祖冲之三号”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多项关键性能指标大幅提升。经测试,“祖冲之三号”完成83比特32层的随机线路采样,以目前最优经典算法为比较标准,计算速度比当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也比2024年10月谷歌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快百万倍,为目前国际超导体系中最强的量子计算优越性。国际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量子计算发展需经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第二步是研制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解决一些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第三步是大幅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集成数量和容错能力,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 据悉,“祖冲之三号”科研团队正在量子纠错、量子纠缠、量子模拟、量子化学等多方面加快探索。 2/20.微软首发量子计算芯片+游戏类生成式AI工具,量子计算概念股走高:微软首发量子计算芯片,名叫Majorana 1,并表示如今人类距离实现真正的量子计算只剩”几年”时间。分析认为,量子计算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计算领域,而是提升微软其他业务,例如人工智能(AI)。微软表示,量子计算机可以生成数据,用于训练AI模型。同时,微软也发表了首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Muse,用于创建视频游戏场景,这款工具的数据来自Xbox玩家和他们的游戏手柄。 2/12.谷歌和Alphabet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在法国巴黎举办全球AI峰会发表重要演讲—现在就是AI创新的黄金年代:AI成本大降尤为显著,在过去18个月中,处理token的成本从每百万个4美元降至13美分,降幅高达97%。在科学领域,AI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最新的Willow量子芯片在不到五分钟时间内解决了一个经典计算机需要十亿亿年才能解决的超难问题,谷歌发布的蛋白质模型AlphaFold,帮助全球超过250万研究人员开发新的疟疾疫苗和癌症治疗方法。从击败人类围棋顶级高手的AlphaGo Zero,再到蛋白质模型AlphaFold,以及改变世界AI走势的Transformer,谷歌作为全球AI领导者之一,愿意继续参与并引领这个AI创新黄金年代 2/12.彭博:谷歌執行長Sundar Pichai世界政府峰會:提到最近谷歌在量子晶片方面取得的突破,稱五分鐘就能解決現有超級計算機需要耗費「比我們的宇宙存在時間更長」才能解決的問題。「量子領域的進展令人深感興奮,」他表示。 距離量子計算機「切實可用」還有5到10年的時間,並將這項突破性技術與大約十年前的人工智能做比較。「量子時刻讓我回想起2010年代的人工智能時代,當時我們在做Google Brain,取得了初步進展」。 2/8.黃仁勳看錯了嗎?Google量子部門負責人發豪語,公司的目標是在5年內發佈商業化的量子計算應用,以挑戰輝達「需要等待20年」的預測 1/13.黄仁勋之后扎克伯格也泼冷水,量化“妖股”重演上周两位数大跌,在上周黄仁勋说量子计算应用还要等数十年之久后,扎克伯格又说,量子计算距离成为非常有用的范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预计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时间。周一D-Wave Quantum和Rigetti Computing均跌超30%。 25-1/9.黄仁勋在公司分析师日问答直言,“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数十年才能到来。他表示:“如果说十五年后会出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那可能还为时过早。如果说三十年,或许又有些过于悲观;如果说二十年,我想我们很多人都会相信。” 至周二美股收盘,Quantum Computing股价在过去12个月里累计涨幅超过1800%,报17.49美元/股;Rigetti的股价在同一时期内也大涨超过1500%至18.39美元;D-Wave和IonQ的股价分别实现了近1000%和超300%的涨幅,分别报9.55美元/股和49.59美元/股。 ++++++++++++++
吹牛嗎?12/17.中国研制的105个量子比特“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于今在arXiv线上发表。超过谷歌于2024年10月发表于《自然》期刊最新进展—72比特“悬铃木”处理器6个数量级,为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最强优越性。“量子计算优越性”是指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特定的问题求解上,表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解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计算任务。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直接体现。 2019年,谷歌宣布其53比特“悬铃木”量子处理器在200秒内完成了一项随机线路采样任务,并声称凭此实现了量子计算的优越性。然而,这一成果在2023年遇到中国科学家的有力挑战。中国研究人员发展了更加先进的经典算法,利用A100 GPU仅用约17秒便完成了同样的任务,推翻了谷歌当时关于量子优势的宣称。 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构建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利用光子路线首次严格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之后在2021年,超导体系首个被严格证明的量子计算优越性在“祖冲之二号”处理器上实现。至此,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之后,当前量子计算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突破量子纠错技术,为量子比特的大规模集成和操纵,进而构建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表面码是实现量子纠错大规模扩展最成熟的方案。 2022年,中国科学家首先在“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码距为3的表面码量子纠错,首次验证了表面码方案的可行性。2023年,谷歌实现了码距为3和5的表面码逻辑比特,首次展示了错误率随着码距的增加而下降。2024年12月的最新工作中,谷歌利用“垂柳”处理器实现了码距为3、5和7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更为显著地降低了逻辑比特的错误率,从原理上验证了表面码方案的扩展性,为集成和操纵大规模量子比特系统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导量子团队正在基于“祖冲之三号”处理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数月内实现码距为7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进一步将码距扩展到9和11,为实现大规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纵铺平道路。“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在比特数与性能上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各项性能指标与“垂柳”处理器旗鼓相当。 12/18.美國量子電腦概念妖股暴漲遭「深夜熔斷」 今年內已上漲約17.4倍;美國量子計算妖股又飆漲,量子計算公司(Quantum Computing)拿下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約,推升17日股價再飆升近52%,盤中一度觸發熔斷,今年以來已飆漲1739%。業內人士指出,量子公司的量子電腦Dirac-3已進入商業化模式,每小時收費達1000美元(約新台幣32.5萬元),進度較Google的Willow量子晶片大幅提前。另外3檔與量子計算密切相關的小型股,包括D-Wave Quantum、Rigetti Computing和IonQ今年以來也是漲勢驚人。截至本月17日收盤已各自上漲924.39%、1109.78%和260.5%。 12/17.近日,量子计算领域消息不断,尽管离商业化尚远,但已在美股引爆一波行情。16日爆漲:Quantum ComputingQUBT领涨量子股飙升65.25%,过去一个月该股累涨超过360%;D-Wave Quantum(QBTS)涨45%,过去一个月飙升超过400%;Rigetti Computing(RGTI)涨近18%,过去一个月累涨548%;IonQ飙升23%至41.81美元,过去一个月累涨66%; 當日成交量也都暴涨,美元交易量计:RGTI超过美债ETF TLT,IONQ超过摩根大通,QUBT超过英特尔,QBTS超过巴菲特旗伯克希尔 。周一,摩根士丹利Joseph Moore等分析师将 IonQ目标价从14.90美元上调了一倍多至37美元。表示:“我们无法确定该领域在这段时间内股票升值的明确催化剂,但我们确实看到持续的迹象表明对量子的投资应该继续快速增长……显然,市场对量子科技参与 2026年2000 亿美元人工智能 TAM 的潜力充满热情,尽管我们认为这还不确定。” 上周,谷歌发布名Willow新型量子计算報告,引发量子计算股热潮。亚马逊AWS近推出一项名为“量子启航”(Quantum Embark)计划,旨帮客户为量子计算时代做好准备; 由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分析师Ken创立美股投资网分析五家量子计算公司基本面。结论是,从风险角度来看,QUBT和QBTS风险较高。QUBT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和不确定的商业化进展,可能需更多融资以维运营。QBTS则面临高硬件成本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估值可能出现回调。相比之下,RGTI和QMCO风险较低。RGTI通过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发展,且商业化进展较为稳健,而QMCO通过财务改善和新产品发布增强了市场信心,降低风险。从回报潜力来看,该分析认为,IONQ和RGTI更具吸引力。IONQ凭借领先离子阱技术和政府大额订单巩固市场地位,RGTI则通过量子芯片开发与商业化进展带来稳定增长预期。相比之下,QUBT和QBTS短期回报有限,适合那些有耐心等待技术突破投资者。总结如下: IonQ (IONQ)量子计算领导者市值与合作:IONQ是市值最高量子计算公司之一,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安世亚太(Ansys)等公司合作,展示量子计算在药物研发和工程模拟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技术优势:IONQ核心技术是基于离子阱的量子计算,具备较高量子比特保真度和稳定性,在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时优势明显;财务情况:收入略超3100万美元,但消耗约84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全年预计消耗1亿美元以实现4500万美元收入增长,反映其高投入、低产出增长模式; RGTI量子计算界英伟达:技术与平台:生产量子计算机和处理器,并打造Forest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专门工具,助构建基于自家硬件的量子算法,类似英伟达CUDA技术;財務 情况:手中现金约为9200万美元,但2023年收入降、成本升,未来或需融资。公司估值已达2025年预期收入100倍,伴随较高风险,包括可能股权稀释; D-Wave Quantum (QBTS):技术应用:QBTS专注于量子退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其Leap QCaaS平台提供量子计算服务,其量子退火系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得到企业客户使用;财务情况:QBTS的量子计算即服务(QCaaS)收入同比增长41%,并占公司总收入的84%以上,表明公司在商业模式转型方面取得了成功; Quantum Computing (QUBT):技术创新:QUBT专注于将量子技术变得更经济且可操作,推出的Dirac系统是一款便携式、室温运行的低功耗量子计算设备,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遥感等领域;财务情况:QUBT的财务状况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24年第三季度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8%,降至540万美元,但收入仍较低,未来2-3年预计无法盈利,需依赖外部融资支撑运营; Quantum Corp(QMCO):产品优势:QMCO专注于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其新一代混合数据保护设备DXi9200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提供更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数据压缩能力以及自适应扩展功能;财务情况:QMCO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调整后的EBITDA实现盈亏平衡,非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支出下降了9%,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积极进展。 12/12.MarketWatch:過去幾月,三支量子運算股散戶熱炒大飆,被認為這可能成科技界下件大事; FactSet :Rigetti Comput(RGTI)、D-Wave Quantum (QBTS) , IonQ (IONQ) 這三支與量子運算密切相關小飆股,至12/10的三個月內,股價分別飆843%、455% 和 398%。同期間,投資量子運算和機器學習相關Defiance Quantum ETF 漲超過30%。 Google Quantum AI 部門公布一項可能加速推動商用品開發重要突破。消息推動上述三間小股周二短暫走高,但僅Rigetti成功守漲,IonQ 與D-Wave Q 周三續跌。Reddit 和其它社群媒體平台湧現大熱烈討論;儘管最新走勢波動較大,這些公司近漲仍標誌著,自 SPAC泡沫破裂給股東帶來重大損失來顯著逆轉。在SPAC熱潮期,三家借此上市,而 D-Wave Quantum 和 Rigetti股價至今仍遠低於2020 年和 2021 年高點; Interactive Brokers 首席策略師 Steve Sosnick 表示,「這個市場熱愛迷人科技題材… AI 就是這種情況。…如果轉向量子運算,一點也不會感到驚訝」…成科技股投機性押注的最新案例。瘋狂的交易活動在川普 於11 /5 日選舉勝出後加速升溫。 瑞穗證券美國公司總經理 Daniel O’Regan :「這是炒作再加炒作。」「這些公司基本沒任何收入。投資這些純量子運算股的投資人是在追逐夢想,押注這可能成為下一個、甚至再下一個大趨勢」O’Regan 認為,這些股票暴漲其它原因還包括三間公司股票都曾被大量做空,導致容易出現軋空行情;投資人須留意,量子運算與 AI 間有一項重要區別:儘管兩技術可能存在協同效應,但量子運算距離產出商用產品仍需要數年時間。上述三公司營收很小,也從未出現過季獲利,但投資人幻想科技巨頭爭相取得市場地位,這三間小公司中的一兩家可能成為收購目標。 12/11.谷歌股價連噴:馬斯克等盛讚谷歌量子晶片大突破,Goog飆5%;谷歌9日官網誌:Willow具105個「量子位元qubits」,只需不到5分鐘就可完成一項運算挑戰,儘管這量子實驗室已完成數學難題,但現今還無法進行商業應用。谷歌期望,未來量子電腦能解決當今傳統電腦還無法處理的醫療、電池化學及AI等難題。 這挑戰若交給當今世界最快超級電腦,需耗時10澗(septillion,10的25次方)年時間,超越宇宙年齡。獲多名科技大頭盛讚,包括馬斯克及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馬斯克10日社交平台X對谷歌量子論文感驚豔,並回應谷歌執行長Sundar Pichai有關要以SpaceX「星艦Starship」在太空建立一個量子簇quantum cluster的推文時表示,這大概真發生。谷歌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論文:已發現一種串聯Willow晶片量子位元方法,隨量子位元數量增,出錯頻率反能下降。不只如此,這種方式還可實時校正誤差,為量子機械實用化邁出關鍵一步。 據報導,「Willow」的最新晶片具備105個「量子位元」(qubits),這是量子電腦最基本的運算單元。量子位元運算速度雖極快、卻也容易出錯,因為它們可能受到諸如外太空事件產生的亞原子粒子等微小因素干擾。 當一顆晶片整合的量子位元愈多,累加錯誤可能導致這顆晶片的效能與傳統電腦晶片沒差別。因此,自1990年代起,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量子誤差的校正研究。 5/16.2024年台灣資安大會來到第三天,資安界迎來另一項重大里程碑,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今天宣布成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以抵禦未來量子電腦攻擊,同時推動矽智財創新與國際市場拓展,包含晶片研發、應用檢測與推廣培訓3大推動主軸。近年量子運算快速發展,傳統加密技術已證實可被量子電腦破解,網路通訊加密或普遍使用的晶片卡都可能產生安全風險,影響遍及政府憑證、金融交易、醫療隱私、物聯網等領域 5/12.美國商務部9日公佈最新出口管制黑名單,將37家中國企業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22家中國量子研究與產業化的重要單位。中國物理學者警告,美國此舉將對中國的量子研究造成「前所未有、影響深遠」的衝擊。南華早報報導,這是美國第2次將中國量子相關的研究機構及企業列入該黑名單,然而此次範圍更加廣泛。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者尹璋琦說,「中國在量子資訊研究的核心力量幾乎全進榜;這樣的衝擊是巨大的」;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中國量子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旗下4家研究中心:量子資訊與量子物理卓越中心、物理研究所、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以及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其他包括,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24--1/29.中研院去年10月受國科會資助研發並自製超導量子電腦晶片成功,並於今年的1月19日連線網路提供其他學術單位測試,總統蔡英文今(29日)赴中研院視察,蔡英文表示,我國不僅量子加密通訊有進步,這是台灣科技發展重要的里程碑‧也期許中研院擔任火車頭帶動產業發展。 量子電腦將是下世代的科技產業重中之重,我國由中研院、國科會等產官學研單位組成量子國家隊於5年投入80億元的研究經費,中研院在物理所特聘研究員陳啟東團隊帶領下,於去年10月自製5位元的量子晶片,更進一步於今年1月19日打造我國自製的超導量子電腦,蔡英文表示,這是台灣量子科技發展的里程碑,她表示台灣從國艦國造、自製衛星成功後,在世界各國都努力打造首台量子電腦後,中研院成功打造下一世代運算工具的量子電腦,意味從「台灣製造」的設備從天空、海洋到太空都有重大突破,「這是台灣的驕傲!」
------
23--11/29.亞馬遜AWS: re:Invent 年度大會,公用運算部門資深副總裁 Peter DeSantis 發表全新量子電腦晶片,透過先進封裝技術將晶片互相堆疊,並搭載在鍍金銅打造的載板上,為量子運算取得重大進展。 量子位元往往容易受環境影響而產生誤差,為解決誤差;Peter DeSantis 指出,此次推出的量子電腦晶片由自家團隊設計,採用具高電阻的矽晶圓進行生產,將晶片電路佈線在底層,超導量子位元則位於頂層,透過被動糾錯方式,將相位誤差降低 100 倍,並有效減少硬體過熱問題。Peter DeSantis 坦言,儘管新晶片在量子糾錯有重大的進展,但現在仍處於量子運算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 6/16.布局量子運算研究,英特爾發表 12 量子位元晶片 2/22.谷歌宣布,在量子计算机的纠错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一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多数情况下,量子计算机很容易犯错。这是因为量子比特(量子位)依赖量子态只能维持不到一秒钟。这意味着,计算机还没来得及完成计算,量子系统中编码的信息就很可能已经丢失了。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量子信息科学家获奖(Alain Aspect、John F. Clauser和Anton Zeilinger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光学和原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