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自駕車輔無人機20~25
EuroCI(2/14);2/18.XPONENTIALEurope;GDC;TIMTOS(3/3~8);4月人形機器人大會,WAIC-7月,11月:機器人學習大會CoRL;Optimus機器人題材炒作/達明/光達/ADAS/Mobileye/Aurora/HW4.0/Lyft/Neuralink/Funac
++++++++++++++++
第30屆TIMTOS台北國際工具機展,逾千家企業,超過6100攤位,3/3~8.
3/25.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一行到访百度Apollo park,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会谈,并试乘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王瑞杰对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辆的技术和舒适性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欢迎萝卜快跑来新加坡。
目前,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十多个城市落地服务,并在香港开启道路测试。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截至今年3月,萝卜快跑已累计提供超过10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5亿公里。此外,萝卜快跑已经面向全球开启业务布局。华尔街见闻了解到,萝卜快跑正在探索出海中东、欧洲等市场,计划将世界领先的AI和无人驾驶技术带到更多城市
3/25.FSD中国版上线仅七天即暂停推送,特斯拉称正进行软件审批。这不仅关乎技术与合规,更折射出中国车市的现状——车企竞相以“加量不加价”的定价策略,推动自动驾驶普及。3月24日,特斯拉客户支持官微在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的微博评论区发表声明,回应“暂停FSD(Full Self-Driving 完全自动驾驶)推送”消息,解释称需完成 HW3.0 与 HW4.0 硬件对应的软件审批,一旦准备就绪,便会尽快推送给大家。
**3/24.参加完GTC后,大摩对机器人和物理AI领域的投资前景进行重估,認為从概念到现实,
物理AI投资正在加速,大摩说:我们错了,原以为物理AI“还是个故事”;大摩认为,目前物理AI类似于4-5年前生成式AI,或者说是7-8 年前自动驾驶。物理AI领域投资正在加速进行,同时也正成为新一代AI模型核心特征。摩根士丹利在3月24日报告中指出,参加完今年GTC后,分析师们发现,物理AI将比预期更早地对半导体行业产生实质性收入影响,两个关键因素正在改变这一判断:投资正在加速进行:公司已经开始投入资金开发物理领域的模型。物理AI正成为新一代AI模型的核心特征:正在开发的下一代AGI模型将整合物理模拟能力。
在此之前,大摩倾向于认为物理AI和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更多是影响股票估值倍数而非直接贡献收入。但如今大摩观察到,与一年前相比,客户对机器人和物理AI的兴趣显著增加。目前的物理AI,类似于4-5年前的生成式AI,或者说是7-8 年前的自动驾驶。也就是说,公司现在开始花钱开发物理领域的模型。物理AI发展的关键条件已具备,半导体企业将受惠。
3/20.宇树、众擎、波士顿动力...全世界的机器人都在“秀”空翻
3/18.雷虎8033被要求公布財務數字,2月營收1.35億元年增50%,稅後盈餘0.1億元,年持平,每股獲利0.07元。
**3/13.美国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Analysis最新发布深度报告《America Is Missing The New Labor Economy – Robotics Part 1》揭示,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正经历一场革命,有望推动制造业及其它关键行业实现全面自动化,而目前,似乎只有中国具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条件。领跑全球机器人竞赛!中国的两大制胜法宝:成本+供应链 如果要在美国制造一个机械臂,其成本将是在中国制造的2.2倍,而且即使是“美国制造”的零部件,也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部件和材料。
报告指出,大疆的成功秘诀在于其位于深圳的地理优势,因为深圳拥有完善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大疆可以在数小时内获得所需的任何零部件,实现快速迭代。相比之下,GoPro的制造基地分散在中国、马来西亚和日本,每次迭代都需要数周时间。这种时间的差距,使得GoPro在产品性能和成本上都无法与大疆抗衡。
2016年,大疆无人机在凭借着更低的售价(999美元)和更长的电池续航击败了售价1099美元的GoPro后,依靠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激进的定价策略,迅速“攻城略地”,疯狂蚕食西方市场。目前,大疆占据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美国消费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90%,已把GoPro远远甩在身后。
机器人技术目标是制造出能够以与人类相同或更低的成本,完成一项或多项人类工作的机器。这需要将硬件系统与软件层相结合,并通过反复迭代实现二者的完美同步。然而,传统机器人技术一直面临着刚性、脆弱、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这导致机器人只能在预先定义的环境中执行静态任务,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报告指出,通用机器人技术的出现,有望打破这些瓶颈,因其可在任何环境中执行任何任务,取代人类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这不仅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还将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医疗效率、增强手术精度等问题。尽管目前大多数机器人仍然需要在结构化环境中执行静态任务,但中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报告举例称,小米的“熄灯工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工厂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智能手机,每秒生产一台,无需任何人工参与;中国广东的KUKA工厂实现了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并计划将生产时间从每半小时一台缩短到每分钟一台。随着通用机器人技术的崛起,这种效应有望迎来“指数级”放大,涵盖纺织品、电子产品、消费品等多个产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成本不断降低,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生产飞轮”。
3/12.達明4585旗下機器人事業綜效續成長,總經理陳尚昊:AI技術擴大導入成為公司重要利基,從全球市場佔有率的角度來看,達明還有良好的成長空間,將透過不斷專注於推進協作型機器人在工業標準製程產線的運作能力,
3/12.以掃地機器人「Roomba」聞名的美國iRobot公司業績持續低迷。該公司3月12日表示,繼續開展業務變得困難。背後原因是中國企業的崛起。iRobot曾寄望于向美國亞馬遜公司出售業務以尋求突破,但未獲批准,復甦之路尚未明確; iRobot在12日公佈的2024年10月至12月財報資料中,以「附加資訊」形式寫道:「是否能在至少12個月內維持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going concern),存在重大疑慮」。原定於12日舉行的財報説明會已被取消。 受到關於企業持續經營風險的警示影響,iRobot公司在12日的美國股市中股價一度較前一日收盤價暴跌超過四成,最終收盤價下跌36%。據美國彭博社報道,這是iRobot自2005年上市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iRobot原本從事排雷機器人等産品的研發,並於2002年推出Roomba掃地機器人,推動了家用掃地機器人的普及。然而,隨著中國企業等的價格競爭日益激烈,iRobot的市佔率下滑,業績持續惡化。 亞馬遜曾於2022年宣佈計劃以包括債務在內約17億美元收購iRobot,但未能獲得歐盟(EU)等競爭監管機構的批准,最終於2024年1月放棄收購。亞馬遜的收購提案帶有較強的救助性質,同時也旨在加強與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的聯動,並推動機器人技術的進步。
3/10.复制电动车爆发曲线?美银:“机器人时代”中国制造是关键,五年内成本或降70%
美银分析指出,以特斯拉Optimus Gen 2为例,如果大部分硬件都在中国生产,到2030年,该机器人的成本将下降70%至每台1.7万美元。类比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一旦更多零部件实现商业化并投入量产,人形机器人的渗透率将迅速上升。
3/7.大摩TMT大会亮点:人形机器人火爆,视觉数据成“兵家必争之地”;大摩指出,人形机器人正从“小众兴趣”迅速演变为“主流投资热点”。此外,大规模视频数据的获取将成为AI训练的关键,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还是自主武器系统,视觉数据都是训练端到端视觉语言驱动模型的必备资源。如果说人形机器人是硬件领域的焦点,那么视觉数据则是软件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大摩在报告中强调,大规模视频数据的获取将成为AI训练的关键。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的CEO在会议期间的一句名言令人印象深刻:“谁能获取大规模的居家场景视频数据,谁就掌握了金矿。”
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还是自主武器系统,视觉数据都是训练端到端视觉语言驱动模型(Vision Language Actuation, VLA)的必备资源。大摩预测,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推出“数据探测器”,以收集高清晰度的物理场景数据。这一领域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甚至可能引发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
3/4.工業電腦供應商新漢(8234)攜手工具機大廠友嘉聚焦「綠色工具機智慧物聯網(AIoT)解決方案」,透過產線感測器收集數據,結合AI演算法,即時模擬機台運行、預測工時、計算接單成本,
3/4.能率集團旗下包括能率創新(5392)、佳能(2374)、IKKA-KY(2250)及能率亞洲基金日前簽約並攜手投資美國機器人公司Mantic Robotics;除投資外,佳能也接獲Mantis Robotics的近接感測器訂單,初期約300套,能率創新也不排除代工組裝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人手臂。由於人工成本費用越來越高漲,能率集團看好未來機器人事業的運用,後續也計畫代理Mantis Robotics 的機器手臂於台灣及日本銷售,在工廠自動化發展之同時,給予勞工一個高效且安全的工作環境。
3/4.黄仁勋今年初强调:“AI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
科技巨头過去兩年搶晶片建資料中心訓練AI模型後,AI 新浪潮已悄然兴起,是黄仁勋力捧的“Physical AI:物理AI”,让机器能够真正感知、互动并改变物理世界的技术。高盛研調相關上市公司得到相關結果:自动驾驶、AI装备、机器人自动化-连接智能机器的关键技术等领域,是目前物理AI应用最为重要领域。高盛地毯式搜索後,精选出他们认为物理AI最具潜力的公司名單:1.自驾领域:优步、小马智行、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和百度;2.AI装备:地平线机器人、Mobileye Global、瑞声科技和广达电脑;3.在机器人自动化:高盛最为关注:Harmonic Drive Systems、安川电机、三花智控和深圳汇川技术;4,AI基础设施支持:Belden、伟创力Flex、Jabil Circuit、TE Connectivity、Amphenol、Dassault Systemes、Prysmian和Legrand等公司。这些公司在数据中心、电力、电缆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为 AI运行和发展提供必要“燃料”。
(註:物理AI,也称为生成式物理AI,是种使自主机器(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能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执行复杂操作技术。它扩展传统生成式AI,使其能理解3D世界空间关系和物理行为。通俗地理解,就是人工智能反馈的内容要符合物理规律,如文生图或者文生视频模型,如不考虑物理,那生成的内容就缺乏了重力、光学等细节,在加入物理知识后,生成的内容将更加逼真。物理AI将赋予机器人更强的环境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传统的机器人只能按照预设程序执行任务,而搭载物理AI机器人则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根据物理规律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可以更好地识别物体、预测运动轨迹、并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导航和操作)
--1.优步正与字母旗下Waymo合作,计划2025年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推出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高盛认为未来行业将走向人机混合模式。小马智行作为中国 robotaxi 领域领头羊,正积极推进商业化进程。高盛预计,随robotaxi车队扩张和解决方案许可费贡献,小马智行将在 2024 - 2027 年实现 27% 复合年增长率,并在 2030 年实现 EBITDA 和净利润转正。比亚迪则致力于将高速 NOA(智能驾驶导航辅助系统)和代客泊车等功能普及到更多车型上,巩固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
--2.地平线机器人是中国 ADAS/AV 领域领导者,也是比亚迪关键供应商。安波福则凭借其在 ADAS 领域的领导地位,有望在西方 OEM 厂商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瑞声科技作为相机传感器制造商,正积极拓展其高利润的汽车业务,包括用于 ADAS 的车辆镜头和摄像头。广达电脑则计划在 2025 年和 2026 年为更多全球汽车 OEM 厂商提供 ADAS/AV 控制器。
--3.Harmonic Drive Systems是全球小型精密减速器市场的领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上半身。安川电机则通过开发双臂机器人 MOTOMAN NEXT,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三花智控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业务的重要参与者,而深圳汇川技术则正利用其在伺服、逆变器等领域的优势,开发各种人形机器人组件。
--4.百通专注于提供高利润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统一运营并监控不同制造商的机器。伟创力则通过其数据中心和 EMS + 战略,持续推动增长和利润率的提升。捷普电子在汽车领域与更多 OEM 厂商合作,满足其在 AV、连接、电气化和软件定义汽车(SDV)方面的目标
3/4.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4/13北京亦庄举办】
3/3.比亚迪联手大疆3月2日晚发布,全球首个量产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这是继比亚迪2月10日开启全民智驾之后,又一场智能化生态革命。
2/27.宇树科技:高盛分析师Jacqueline Du团队称: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至少还要五年!或许会给过热的预期浇上一盆冷水。高盛认为,人形人机器人H1只有19个自由度,因此仍然无法处理复杂而精细的任务。至少在未来2-3年内,人形机器人很难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工作效率。而出现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要在5-10年之后。在春节后对宇树科技进行实地调研:真的能如预期般迅速占领工厂车间、走入千家万户吗?结果显示,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在软件和硬件上进行多次迭代。高盛预计,到2027年和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7.6万台和50.2万台。这一增长速度低于市场预期,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可能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慢。
2/26.高盛:人形机器人浪潮下,视觉感知系统正经历军备竞赛;高盛表示,视觉感知系统中虽然纯RGB摄像头的方案对算法的要求更高,但却是目前最有效的视觉感知系统。而ToF相机或激光雷达的使用,则能实现更精确、稳定和可靠的感知。此外,高盛预计到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7.6万台,到2035年将飙升至138万台。
2/22.机器人太火!“美国版宇树”Figure新一轮融资估值要价高达400亿美元;Figure AI正寻求10亿至20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高达4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其一年前26亿美元估值的15倍以上。人形机器人赛道玩家众多,同获英伟达投资的Field AI估值要价也只有20亿美元,Figure AI凭什么敢要400亿。
2/22.在正在召开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业界“顶流”宇树科技带着Unitree Go2四足机器狗、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参展,表演起了“人形机器人‘遛狗’”等节目,斩获全场关注。同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也来到了GDC现场,旗下四足机器人表演起了“后空翻”。正在召开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简称“GDC”)上,人形机器人风头正劲。
宇树科技带着Unitree Go2四足机器狗、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参展,表演起了“人形机器人‘遛狗’”等节目,斩获全场关注。
2/22何小鹏:当前人形机器人处于自动驾驶L2初阶,达到L4才能迎来iPhone 4时刻
2/21.Figure与OpenAI断交后靠自身推出Helix模型,它能用自然语言控制机器人完成多种任务。Helix 表现出强大的对象泛化能力,即便在训练中从未见过的物品,只需用自然语言询问即可。更灵活应对家庭等复杂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操作,是Figure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迈出的变革性一步。
2/18.雷虎8033(無人機廠)1月營收0.86億元年減28%稅後淨利0.07億元年減72%,EPS 0.05元。2024年營收12.4億元年增26%,稅後淨利0.73億元年增3.81倍,EPS 0.51元。
2/18.海尔通过子公司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下称“卡奥斯工业智能”)与新时达(002527.SZ)原实控人纪德法、刘丽萍、纪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拿下新时达控制权,交易金额为13亿元。与此同时,卡奥斯工业智能还将以12.22亿元认购新时达发行的1.53亿股股份。如此算来,此番现金交易总额达到25.22亿元。
**2/14.今監管文件顯示至2024年12/31日,輝達持股:在Q4減Arm股份約44%至110萬股,並退出Serv-Serve Robotics(人行道送貨機器人)股價下跌31%;也退出SOUN持股,股價跌10%;增持:包括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文遠知行Wrd-WeRide170 萬股,推升後者股價在周五盤前交易漲96%;持有AI雲端公司Nbis-Nebius Group120萬股股票,股價漲6%。
賣出以色列醫療科技公司NNOX:Nano-X Imaging Ltd 股價在周五盤前交易跌4%。
2/14.德國2025 XPONENTIAL Europe無人機展2/18登場。雷虎科技8033參展,並將發表全新美製,且符NDAA(國防授權法案)規範高性能自殺無人機FPV飛控、變速器等關鍵零組件,產品包括雷虎STEALTH Flight Controller H7和雷虎STEALTH ESC 55A等。雷虎:目前歐美市場無人機零件多數來自中國,所有軍用FPV無人機零件皆於台灣生產雷虎在台具備高度自主性及穩定供應鏈。雷虎將在美加州Lake Forest投入生產FPV關鍵零組件給美歐客戶,雷虎將攜手合作夥伴申請加入Blue UAS清單
2/14.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勁敵來,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Apptronik宣佈完成3.5億美元A輪增資,將擴大公司AI機器人的生產規模。外媒報導,Apptronik增資是由B Capital和Capital Factory共同領投,科技巨頭Google也參與其中。Apptronik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人本機器人實驗室,公司曾開發15種機器人系統,2022年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手推動人形機器人創新。目前,Apptronik專注於1款專為工業工作而設計的AI人形機器人「Apollo」。
去年,Apptronik在GTC 2024上展示了機器人靈巧的操作,未來將通過輝達的Omniverse實現Apollo的數字孿生環境。公司還與Google DeepMind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開發驅動機器人的AI。
2/13.马斯克:Grok 3可能会在一两周内发布
马斯克:Grok 3 AI“聪明得吓人”。Grok 3可能会在一两周内发布。
2/12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已从京东下架:目前,该产品已从京东平台下架。产品页面显示,该人形机器人型号为G1-001,使用场景为娱乐陪伴,续航时间2—4小时。一台G1体重约35千克,身高127厘米,有3指力控灵巧手,23至43个关节电机,配备3D激光雷达等。目前G1产品的保修期为8个月。客服表示,这款产品于2月11日上线平台,并称目前不再面向个人进行销售,可以拨打宇树科技官方电话对接销售人员。
2/12.宇树科技两款人形机器人京东线上首发,售价9.9万元起: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正式在京东线上首发开售。其中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65万元,预计60天可交货。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预计45天可交货。
2/8.卡內基美隆大學與 NVIDIA 就共同探索新方法。讓AI機器人複製球星招牌姿勢;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套AI架構,可讓人型機器人以非凡的敏捷度,執行最為先進的運動姿勢操控。這套 AI 架構被稱為 Aligning Simulation and Real Physics,直譯為「校準模擬與真實物理」,簡稱「ASAP」,同時也借義英語俗話中的 As soon as possible 即「越快越好」的意思。
2/5.突发!人形机器人Figure宣布与OpenAI终止合作;实际上,这两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开启合作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OpenAI 上个月宣布重新组建自己的机器人团队时,可能就已经在暗示这方面的信号了。
2/5.突发!人形机器人Figure宣布与OpenAI终止合作,这两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开启合作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OpenAI 上个月宣布重新组建自己的机器人团队时,可能就已经在暗示这方面的信号了。
2/4.機器人概念股達明4585攜手新加坡軟硬解決方案供應商「ASMPT」簽合作備忘錄,整合雙方技術與專業,共同推動智慧製造全球化應用與創新。
2/4.中國「低空經濟」持續發展,正在重塑民航業,降低物流成本,帶動對於飛行器、飛行控制人員、飛行器研發等領域也求才若渴。據報導,目前中國僅「無人機操縱員」的職缺就高達百萬人,中國和香港多所大學擬搶開相關專業,期望能滿足該行業的人才缺口。中媒《新華社》報導,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3兆元),預計2030年將超過2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92.2兆元)。
2/1.扎克伯格首披露Meta智能眼镜销售数据,Meta在2024年销售超过100万副雷朋智能眼镜,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计划在未来几年发布新版本。扎克伯格本周表示,2025年智能眼镜的发展轨迹将变得更加清晰,它们也许有望成为主流产品,也许将面对更长时间的打磨。
1/23.随着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竞争焦点将转向视觉数据。大摩分析师Adam Jonas、Daniela M Haigian等研報,如聊天机器人需文本数据训练大语言模型LLM一样,物理机器人需要数据来训练其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大摩认为,AI正在从纯数字领域向物理世界扩展,如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s)等领域。报告引用马斯克在今年早些时发表观点,即“三到四年内,AI将可解决任何不涉及物理世界的认知任务”。大摩预计,随着算力规模不断扩展且效率提升,AI公司需要大量的视觉数据来创建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即通过高精度的视觉数据构建一个虚拟的物理世界模型,全球范围内将展开一场争夺光学数据的“光子竞赛”。报告还将光子数据比作“Fat tuna”(肥金枪鱼),认为如无法捕捉或利用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就像海中的金枪鱼一样毫无价值;而一旦具备捕捉和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其价值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当AI技术成熟后,视觉数据将成为极其宝贵的资源。大摩认为,这种数据需求将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仓库、工厂、医院、学校、商店、车辆、机场、矿山、家庭和森林等,甚生物体的视觉数据也将成为重要的资源。报告还特别提及特斯拉在这个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认为该公司处于“技术寒武纪大爆发的中心地带”,其投资故事已远远超出电动汽车范畴,马斯克旗下“DREAMS”(数据、机器人、能源、AI、制造和太空)庞大商业帝国将推动特斯拉价值的进一步释放。报告表示,随马斯克在构建推理群(汽车、机器人)和AI基础设施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通用AI和LLM可能成为解锁特斯拉作为AI巨头价值的“关键钥匙”。
1/23.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周四表示,目前LLM模式寿命可能只有3到5年,届时“全新的AI架构范式”将会出现,其能力将远超越现有AI系统。他还预测,未来几年可能成“机器人技术的十年”,届时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将结合在一起,解锁新一代智能应用程序。
1/16.高通拿下英特尔至强CPU首席架构师
1/11.特斯拉股價半個月跌15% 馬斯克發展重心將轉向機器人 預計明年產量暴增10倍;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Reporteros del Sur》等外媒報導,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周四發下豪語,Optimus人形機器人明年產量將比今年暴增10倍,2027年計劃生產50萬-100萬台Optimus機器人,他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史上數量最多的產品」。特斯拉電動汽車身處競爭激烈的環境,特別是遭遇中國比亞迪等對手的圍剿,導致特斯拉的核心汽車業務繼續面臨需求疲軟的問題,馬斯克的未來越來越依賴這家電動車巨頭的全自動駕駛(FSD) 功能和Optimus機器人,他試圖將特斯拉的核心業務從電動汽車轉變至機器人。
即便馬斯克和川普關係親密,可以稱兄道弟,但這也難掩2024年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下跌1.1%至179萬輛的事實,為13年來首見下滑,主要是因美國和其他地區的電動車整體需求放緩,比起2010年1,306萬輛的銷量,等於14年狂減86.3%。於是,世界首富馬斯克的焦點轉向機器人,他周四在自家社交媒體X線上訪問時表示,特斯拉的目標是今年製造數千台Optimus機器人,明年再製造更多,2026年機器人產量將大增10倍,目標在5萬到10萬台之間,然後2027年機器人產量將再大增10倍,目標在50萬至100萬台之間。
1/7.英伟达下个软核心—Omniverse:申万宏源:英伟达对Omniverse大量投入预示着其算力未来方向主要集中在大模型AI生成、机器人和智能驾驶领域。Omniverse产品定义为一个模块化的API和微服务开发平台,核心在于通过该平台实现不同软件间无缝连接与实时协作;1.Omniverse历史可追溯到2019年,英伟达3D实时协作平台。与英伟达2018年图灵架构密切相关,该架构首具RTX基础,对实时光线追踪为Omniverse提供硬件基础。体现英伟达在GPU快速发展下,对工业端3D设计和模拟仿真科技发展重点把握。
2.Omniverse产品定义为一个模块化API和微服务开发平台,把一些传统流程式3D制作过程变成一些跨应用和跨设备协同设计。在传统3D制作流程中,如绘制孙悟空角色,需经从基础建模到光泽度、颜色等多个阶段,涉数十种不同应用程序。如需对角色修改,比如调整胡须或毛发,就须从最初步骤重新开始,导致整个制作过程效率低下,这也是为什么像迪士尼这样动画制作公司需大量人员,但制作效率仍不高的原因。
3.Omniverse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平台,实现不同软件间无缝连接与实时协作。这平台允许用户在不同设备和软件中同步进行设计步骤,实现实时更新和共享。其核心变化在于架构的推演和物理仿真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2021年后,工业端开始逐步采Omniverse,主因其能够提供符所有物理学规律的模拟仿真环境,包括力、视觉等,就是模拟仿真用到整个真实世界的一个核心关键,这对于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需要复杂环境交互的应用尤为重要。
物理AI核心: 黄文勋提到一句话,AI下一代就是物理AI,须符合物理世界的规律。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规律相结合,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模拟仿真与数据生成。第一层就是做一个平台符合物理学规律,可在上面仿真,第二层是可生成非常多物理AI数据来供使用,目前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的核心工具就是英伟达的Omniverse。
物理AI发展具体来说可分两个关键步骤,①首先物理AI变成一个核心仿真工具,使在平台中进行所有力的模拟和物理场景都须符物理学规律。这点对于工业端应用尤为重要,因所有数据和验证都须基于物理规律,从而减实测需求,直接在仿真环境中跑通所有场景,实现100%场景还原,加速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的开发流程。②其次,物理AI的更深层次应用是通过模拟生成大量符合物理世界数据。这对于智能驾驶领域尤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数据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瓶颈,包括特斯拉FSD等采用大量实测数据,然后反馈给自己的模型,让它变得更精确。未来的物理AI通过模型生成非常多符合物理学世界的数据,如向量和物理点,可以用于训练端侧模型,如汽车端的模型或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实现实时的感知和反馈。
英伟达未来设想中,机器人技术发展依赖于三台核心计算机。一台用于训练AI, 一台用于控制物理仿真环境中测试AI,及一台安装在机器人或智能汽车内部的模拟环境计算机,支持物理AI算法。目前正在应用场景之一在于仿真环境中验证程序逻辑的可靠性;第二个就是获取难以从真实世界获得数据以持续训练AI模型,目前许多大厂都在采用这种方式,从软件角度,仿真领域的优势企业Ansys,其仿真产品也可以通过英伟达的Omniverse进行访问,凭借Ansys面向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传感器的物理求解器,增强NVIDIA DRIVE的高保真和可扩展的3D环境,这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未来行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实时反馈,用于决策制定,同时生成更多类似数据以模拟更多场景,加速训练效果的提升,突破了数据获取的瓶颈。
英伟达对Omniverse大量投入预示着其算力未来方向主要集中在大模型AI生成、机器人和智能驾驶领域。目前产品成熟度已经非常高,海外的车厂和机器人 厂商已经开始利用Omniverse提升工厂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行业变化趋势明确。考虑部署机器人前需要大量数据仿真和验证,Omniverse通过数字化真实物理世界,成为不可 或缺的环节。
1/7.物理AI赋予机器人更强的环境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黄仁勋在CES大会上表示,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英伟达在CES 2025重磅发布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平台,或掀起“物理AI”革命。这个平台被称为加速“物理AI”发展的关键一步,目标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领域迈向更高水平。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从汽车、卡车到工厂、仓库,所有移动的事物都将实现机器人化,并由AI驱动。物理AI赋予机器人更强的环境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物理AI的进步将极大地推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对物理场景要求较高的产业发展。黄仁勋在CES大会上表示,据英伟达官网介绍,物理AI体系包含以Omniverse、Cosmos、Isaac Sim等关键组成部分。其中Cosmos平台利用了超过2000万小时的视频训练数据,旨在“教会AI理解物理世界”。
什么是物理AI?物理AI,也称为生成式物理AI,是一种使自主机器(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能够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执行复杂操作的技术。它扩展了传统的生成式AI,使其能够理解3D世界的空间关系和物理行为。通俗地理解,就是人工智能反馈的内容要符合物理规律。例如,文生图或者文生视频模型,如果不考虑物理,那生成的内容就缺乏了重力、光学等细节,在加入物理知识后,生成的内容将更加逼真。
黄仁勋早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强调过,“AI的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物理AI将赋予机器人更强的环境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传统的机器人只能按照预设程序执行任务,而搭载物理AI的机器人则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根据物理规律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可以更好地识别物体、预测运动轨迹、并在复杂环境中进行导航和操作。“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黄仁勋在本次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表示:“从汽车、卡车到工厂、仓库,所有移动的事物都将实现机器人化,并由AI驱动。英伟达的Omniverse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和Cosmos物理AI是推动全球实体产业数字化的基石。”英伟达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物理AI生态系统。据英伟达官网介绍,物理AI体系包含以Omniverse、Cosmos、Isaac Sim等关键组成部分。Omniverse:加速3D内容创作和物理仿真,开放平台,用于构建和连接3D世界。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API和SDK,使开发者能够轻松地创建高保真、基于物理的虚拟环境,用于训练和测试AI模型。
25-1/7..黄仁勋2025CES演讲-RTX5090震撼亮相、全球最小AI超算五月上市、“物理AI”大时代开启;通用机器人“ChatGPT 时刻” 近在咫尺,AI超级计算机走向桌面,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行业,所有移动的东西—从汽车、卡车到工厂和仓库—都将由机器人和AI实现!主要亮点:推出新一代基于Blackwell架构GPU RTX 5090,高端型号RTX 5090拥有920亿个晶体管,可提供3400 TOPS算力,具备4000 AI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的性能,售价1999美元; RTX 5070、RTX 5070 Ti、RTX 5080和RTX 5090的售价分别为:549美元(约4023元)、749美元(约5489元)、999美元(约7321元)和1999美元(约14651元)。其中,RTX 5070性能和此前售价1599美元的RTX 4090相同的性能,相当于降价1/3。推Blackwell架构最新的关键互联技术NVLink72。晶体管数量达到130万亿,72个Blackwell GPU具备1.4 ExaFLOPS TE FP4计算能力,拥有2592个Grace CPU核心。“Scaling law仍在继续”:第一个scaling law是预训练;第二个scaling law 是后训练;第三个scaling law是测试时计算。 展示具有“Teat-Time Scaling”功能的Agentic AI,支持计算器、网络搜索、语义搜索、SQL搜索等工具,甚至可以生成播客。
推出Nemotron模型,包括Llama Nemotron大型语言模型和Llama Nemotron大型语言模型,分为Nano、Super和Ultra三档。
AI智能体可能是下一个机器人产业,可能是价值数万亿美元机会。推出物理AI世界基础模型Cosmos,开源可商用,该模型可以将图像和文本转换为机器人的可操作任务,无缝集成视觉和语言理解来执行复杂的动作。宣布生成式 AI 模型和蓝图,将NVIDIA Omniverse集成进一步扩展到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视觉 AI 等物理 AI应用中。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行业,所有移动的东西——从汽车、卡车到工厂和仓库——都将由机器人和AI实现。发布全球最小的个人AI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该超算搭载全新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支持个人直接运行2000亿参数的大模型,两台Project Digits可以跑通4050亿参数的大模型。
+++++++++++++++++++
24--12/25.人形機器人題材火熱,今光學大廠亞光、佳能、亞泰4974、佳凌4976等6廠強攻漲停。
12/24.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分析认为,人行机器人从概念孵化期切入量产期,有些类似2020年爆发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人行机器人赛道有望在2025年进入加速成长期,龙头企业盈利增速往往至100%以上,ROE可达25%-35%,动态PE升至60-120X。
短短3个月时间内,A股机器人指数一度大涨近80%,成为资本市场明星。其中,埃夫特大涨超350%,拓斯达、三丰智能大涨超210%,柯力传感大涨180%,北特科技、斯菱股份均大涨超120%。
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按照渗透率与渗透率加速度分为五个阶段:一,从0%到5%的导入期,渗透率低于5%,提升缓慢,企业基本无法实现盈利。
二,从5%到25%的加速成长期,龙头企业盈利增速往往至100%以上,ROE可达25%-35%,动态PE升至60-120X。
三,从10%到50%的减速成长期,竞争加剧,投资风险加大,龙头企业盈利增速中枢降至50%,PE回到15-45X中枢。
四,从50%到80%的成熟期,渗透率缓慢提升,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产品发展成熟,盈利增速降至20-30%中枢,PE回到15-25X中枢。
五,从80%到100%的衰退期,盈利增速降至10%中枢,PE回到10-20X中枢。
人行机器人赛道有望在2025年进入第二阶段。今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出现的机器人产业新闻可以佐证判断。10月10日,特斯拉举办“WE,ROBOT”发布会,展示Optimus灵巧手新方案以及在人机交互方面有较大进步。11月28日,特斯拉发布发布新动态:第二代Optimus机械手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自由度比上一代增加了一倍。
在国内,人行机器人的产业动态不间断。
10月14日-18日,开普勒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当月24日,众擎机器人发布首款全尺寸大人形机器人SE01。11月16日,小鹏汽车发布AI人形机器人Iron。11月15日,华为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等16家企业参与了签约,将在应用场景进行相关合作。11月19日,据21财经网报道,华为已在东莞设立子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产业园区,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试产。引爆其相关产业链上的拓斯达20%涨停,埃夫特大涨17%,柯力传感大涨10%。
产业链价值不一样:
人形机器人渗透场景从TO B到TO C,覆盖工厂应用、老年陪伴、家庭管家等。另据GGII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到2030年达到近38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0.4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
人行机器人产业链一般分为运动模块、控制模块、感知模块、灵巧手、电池等。按照特斯拉Optimus成本进行拆分,结构件占比17%、力矩传感器、滚柱/滚珠丝杠均占比14%、谐波减速器占比13%、空心杯电机占比9%、无框力矩电机8%、控制器6%,其他占比19%。
当前,滚柱/滚珠丝杠、力矩传感器为首的零部件市场成熟度低、壁垒高、国产化率低,价值量更大,孕育机会更多。
在丝杠方面,特斯拉机器人使用的是行星滚柱丝杠(主流还包括滚珠丝杠、滑动丝杠),主要用于肘部、髋部、大腿、小腿,为机器人运动控制之魂。因精度、可靠性、刚度等方面要求高,技术壁垒深厚。
目前,全球滚柱丝杠主要有舍弗勒、斯凯孚、Exlar等龙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本土品牌占比低,主要玩家为汉江机床、南京工艺、凯特精机等,还有更多新企业介入研发,比如贝斯特、恒立液压、北特科技。
力矩传感器是一种能感知力、力矩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从测量维度看,可分为一维、多维(三维、六维)力传感器,维度越高,难度越大,档次越高。
目前,全球一级供应商中,主要有国产的宇立仪器、海外的ATI,均具备六维力矩传感器技术。二级供应商中,主要包括瑞尔特、坤维科技、柯力传感。柯力传感主要做一维传感器,正大力推进六维传感器。目前,已完成产品开发,且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减速器用于旋转关节、灵巧手关节,是机器人重要核心零部件。不过,该产品技术路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斯拉机器人采用的是谐波减速器,而国产机器人大多采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为辅。
2021年,全球减速器主要玩家包括日本的哈默纳科,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2%,国产的绿的谐波排名第二,占比7%,其余厂商占比11%。在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哈默纳科市场份额为38%,绿的谐波为26%,来福谐波、同川科技、大族传动等国产企业实现突破,分别拿下8%、6%、4%市场份额。国内,华为早在7年前便围绕AI+机器人技术进行研发,并获得了关于机器人手臂、安全防护方法、人机对话、模型更新、避障系统等方面专利。当然,华为最拿手的还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核心技术积累。今年11月,华为与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合作签约,覆盖伙伴包括整机、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传感器、PEEK材料等。从这一合作布局看,华为更有可能通过自身技术赋能合作伙伴造好机器人。
12/17.最近,比亚迪在招聘官方微信上推送了2025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将校招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成员,岗位包括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结构工程师、高级仿真工程师等,研究方向涉及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等。本次比亚迪发布招聘信息,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官宣。比亚迪介绍,目前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智能协作、智能移动、类人形机器人产品。
12/15.马斯克Neuralink:本十年最重要公司,引领人机交互的未来,2030年增强人类要破100万;Neuralink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人们的家庭。今年,Neuralink患者通过N1植入体实现近人类50%的带宽,并有望明年达到人类水平,并在本十年末超越人类水平。带宽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生物与技术之间信息流动的速率。
12/10.《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將於本週稍晚投票表決一項年度軍事法案,若該法案通過,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DJI」和「道通智能Autel Robotics」可能將被禁在美市場銷售新型無人機。據這份長達1800頁法案規定,美國家安全機構須在1年內確定大疆創新或道通智慧無人機是否會對美造成不可接受國安風險。
11/28.媒體CNBC報導,馬斯克24日X平台發布無人機偕飛影片,並嘲笑F-35需人駕駛很蠢後,F-35製造商LMT 25日股價應聲挫3.75%、收521.89美元,創7月25日來收盤新低。美國鮮為人知無人機與零組件製造商Unusual Machines:UMAC當天飆漲34.3%、收5.91美元;27日,小唐納川普同意成Unusual Machines顧問,股價隨即爆衝84.51%至9.89美元,創史收盤新高。小唐納川普,「無人機需求顯而易見。」「我們顯然須停止購買中國無人機和中國的無人機零組件。」
11/27.無人機概念股:漢翔2634董事長胡開宏擔任聯盟主席,協同主席包括神耀科技、亞洲航空、雷虎科技(8033)、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經緯航太8495、長榮航太2645、及佳世達等7家,攜手搶攻無人機商機,此外,中光電5371、圓剛2417、聰泰科5474、聯發科、新唐4919、亞光3019等相關業者,也都在無人機技術的不同層面上扮演著關鍵角色,都是投資者可以關注的潛在標的。
11/26.中國制裁三家美國國防廠商,從無人機到造船廠都有份;中國外交部10月10日發布英文公告,宣布反制參與軍售台灣的三家美國企業,包括了軍艦造船大廠Huntington Ingalls工業、無人機設備大廠Edge Autonomy,與無人機新創公司Skydio。中方不僅宣告,凍結這三家公司在中國境內的所有資產,而且不准任何中國的任何組織或個人,跟這三家公司有任何往來。
11/22.马斯克:Optimus机器人能定价2-3万美元,但年产量需超100万,而Robotaxi的售价也约为3万美元,这两款产品有望于2年内正式向消费者推出,但也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跳票到2027年乃至2030年。此外,马斯克称为了让产品价格与销量达到平衡,Optimus机器人和Robotaxi智驾出租车需要超过100万/年产量,从而保证用户的可负担性与投资者的回报
11/18.傳川普团队表示希放宽美国对自动驾驶汽车规定;计划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联邦框架作为交通部的优先事项之一。如新规则能讓無人駕駛成可能,馬斯克特斯拉将直接受益。目前的联邦法规对希望大规模部署没方向盘或脚踏板的汽车企业构成重大障碍,而特斯拉正是其中之一。
11/15.知情人士称:专注前沿技术研究的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已成立20人左右团队自研机械臂。宁德时代暂无回复。一位接近宁德时代人士称,宁德时代认为机器人自研进展较慢,因此今年已接触包括智元机器人在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并在电池工厂测试验证人形机器人。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尝试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机器人产业布局。
11/12/Luminar於11/11日美股盤後宣布:與日某汽車大廠簽訂合作開發合約,該車廠旗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未來將採Luminar光達(LiDAR)感測技術,另也與現有客戶Volvo擴大合作,除純電旗艦休旅車EX90,Volvo新增一款車型標配Luminar光達系統。11/11日正常盤Luminar股價勁揚16.08%收1.02美元,盤後續漲5.87%至1.0799美元,今年來仍跌七成,要受全球車市降溫影響。Luminar第三季財報:營收年減8.6%至1,550萬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1,910萬美元;調整後每股虧損0.16美元,去年同期虧損0.21美元好轉,並優於華爾街預期的每股虧損0.19美元。Luminar主要產品為光學雷達掃描儀(LiDAR Scanner),可在自駕車周圍發出脈衝雷射,偵測車身與附近物體(如其他汽車或行人)距離,以避免碰撞。包括Alphabet旗下自駕車公司Waymo和通用(GM)自駕車子公司Cruise,都在其自駕系統中採用光學雷達掃描儀。
11/11.傳三星二代3奈米良率僅20%、連韓企都投靠台積電,三星電推出3奈米GAA製程的時間表或許比台積電(2330)的3奈米「N3B」製程還快,但市場謠傳,三星原本設定第二代的3奈米GAA製程良率應為70%,實際上卻只不到目標的三分之一。
11/7.輝達本周在機器人學習大會 (CoRL) 上公佈全新AI和模擬工具及工作流程,加快開發人形機器人等 AI 驅動的機器人工作。輝達推出全新 NVIDIA Isaac Lab 機器人學習框架,六個專為GR00T專案設計的人形機器人學習工作流程,這是一項加速人形機器人開發的計劃,以及用於影片資料管理和處理的新型世界模型開發工具,包括用於影片處理的 NVIDIA Cosmos tokenizer 和 NVIDIA NeMo Curator。
11/7.据了解,大疆已研发扫地机器人四年,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会在明年年中发布,定价与市场上的高端扫地机器人接近。
11/4赛力斯紧急澄清:“我没有人形机器人”!赛力斯紧急声明称,赛力斯没有计划召开“人形机器人技术论坛”等会议,没有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有关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合作,将持续锚定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
10/22.伯恩斯坦分析师Nikhil Devnani及其团队报告:特斯拉Robotaxi被高估,而谷歌的Waymo被低估了,认为:特斯拉能否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绝对胜利存疑,认为特斯拉在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方面落后于其他公司,即使成为首家获批L5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AI算力的提升可能会让其他公司快速赶上导致特斯拉难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谷歌Waymo资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其每周10万次的出行量让Waymo的年收入可能超过1亿美元,且年收入还在迅速增长。将特斯拉目标价设120美元/股,较当前股价約低45%。
10/22.当前最火赛道!AI仍是投资圈追逐热点,人形机器人公司续吸金。成立仅8个月,一款产品都没有,这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寻求估值20亿美元;去年来,投资者开始纷涌向AI驱动机器人初创公司,这类公司主要利用生成式AI技术来提高机器人学习复杂行为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创办一家新LLM公司越来越困难,人们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机器人技术。
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机器人初创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PI)拟以2亿美元左右估值寻求3亿美元的融资。PI于今年2月在美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由前谷歌DeepMind研究员Karol Hausman、前谷歌人工智能研究员Chelsea Finn、计算机科学教授Sergey Levine和创投人Lachy Groom共同创立,致力于助机器人执行精确操作任务,比如折叠衣服。今年3月,仅在成立一个月后,PI就以约4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融资,红杉资本、OpenAI、Khosla Ventures、Lux Capital等参投。今年2月,负责开发人形机器人的Figure获得6.7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26亿美元;5月,开发家务机器人公司The Bot Co获1.5亿美元融资;7月,PI的竞争对手Skild也筹集了3亿美元的资金,估值达15亿美元。目前,很多机器人初创公司已经开始选择和大型公司合作,主要是通过售卖专利的形式。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8月,亚马逊聘请了工业机器人公司Covariant创始人和四分之一的团队成员,并以至少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这家初创公司的模型授权。机械臂制造公司Standard Bots的首席执行官Evan Beard也表示,已经购买了初创公司Ready开发的机器人控制软件的专利、商标、客户名单和软件。
10/4.彭博3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特斯拉資訊長CIO:Nagesh Saldi 即將離職,而離職日為特斯拉機器人Robotaxi活動前數日。作為重大管理層重組的一部分,特斯拉 2018 年解雇前資訊長CIO:Gary Clark。而時任系統和應用工程副總裁 Nagesh Saldi 晉升為CIO,並在此崗位任職6 年。
9/24.廣達2382小金雞廣明6188旗下達明機器人4585,預計本週四(26日)登錄興櫃交易,興櫃認購價格為每股120元
9/10.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中國大疆新無人機在美使用
9/9.維田6570(工業電腦)因歐洲暑期長假出貨動能放緩,8月營收6998萬元月減4.1%年減1.9%,前8月營收6.1億元年減7.75%,管理層:將續與客戶密切合作,後續盼營運持穩,力拚第4季專案增添動能。
9/7.Figure AI创始人:三年内机器人就能够走进家庭,机器人成本可降到每台设备低于2万美元,甚至更加便宜。当下,正处于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而人形机器人也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由Brett Adcock发起并创办的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在2022年成立后,迅速获得包括英伟达、微软、OpenAI创业基金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青睐,在一轮融资中筹集到6.75亿美元。Figure AI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和他团队在短短两年内,从零开始,打造出令人瞩目的Figure系列机器人。
9/5.报道:英特尔正考虑出售自动驾驶软件公司Mobileye部分股权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英特尔在对其战略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中考虑出售举步维艰的自动驾驶系统供应商Mobileye Global Inc.部分股权。在Mobileye持股88%的英特尔可能在公开市场出售或向第三方定向转让。9月份稍晚,Mobileye将在美国纽约举办董事会会议,讨论英特尔(潜在)的计划。
9/5.马斯克大招要来,特斯拉公布FSD明年入华入欧路线图,盘中涨超7%;特斯拉AI团队称明年一季度将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系统,有待监管方批准。特斯拉中国人士称,消息属实,目前等待监管部门审批。分析师称,鉴于特斯拉和百度合作,在中国获批比在欧洲容易。
9/1.林茂昌2012年決定發展軟體能力,從純硬體製造,轉型為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一家硬體做20 年小廠怎麼換腦?新軟體工程師,「沒多久紛離職,一個都不剩!」因組織都是硬體思惟,研發團隊把產品做好才要求軟體工程師除錯,但其實在產品研發初期,許多應用,一開始就得讓軟體人員主導。發現問題後,找軟體人才擔任主管,慢慢調整制度、分拆子公司,包括專精智慧製造的新漢智能、布局安控產品的綠基,及從新漢智能獨立出來、研發機器人控制技術的創博;子公司主要鑽研軟體,再由新漢或其他供應商提供硬體,整合成完整解決方案。但轉型遠比想的還難。以新漢智能、創博的發展歷程來說,過去機器手臂的「大腦」,即負責手臂動作、移動方向的控制器技術,都被國外掌握,台灣僅掌握機械技術、從事組裝,讓林茂昌決定做領頭羊,「我們異想天開,覺得控制器不難啊!不是硬體上面加演算法就好了嗎?」他沒想到,過程中每年燒掉上億元,新事業成為母公司EPS減項,讓小股東抱怨連連,創博耗時3年才突破機器人控制器的演算法技術,搭配新漢擅長工業電腦,組成成品。
8/22.台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和明昨出席亞洲工業四.○聯展時坦言,中國低價競爭下,台灣進口模具七成來自中國,「嚴重打擊台灣的模具產業」。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允諾防堵中國低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行政院已核定明年一○五億元投入中小微企業的多元振興方案,強化產業高值化體質與競爭力。
8/21.新漢8234(工業電腦eps差):揮軍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此次聚焦生成式AI技術,以3大賣點作為優勢,向市場提供「企業戰情室GPT」,並透過自行開發設計的掌上型智慧物聯網創新設備,即時收集營運所需數據,可望為整體營收挹注新動能。新漢提到,在製造業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從以往依賴人力使用紙本記錄,到近年來由機聯網將數據數位化,至今已發展到數據AI化的階段,然而,在實際導入數位化的過程中,前線管理者所遇到的挑戰正陸續浮現,工廠數位化的實現與理想間因此存在差距。
**8/21.廣明6188旗下機器人供應商達明4585強化產品導入電機、半導體等工業領域,同時拓展民生應用,全年業績目標年增20%至30%,營運團隊看好目前各界對於機器人了解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會使用,有助於整體機器人產值的提升幅度。達明財務長王偉霖表示,機器人產業目前僅在發展初期,基期較低,公司對於未來的成長動能有著很高的期待,且不斷開發新技術,優化經營通路,整體營運情況不斷改善,也同時更為廣泛地讓機器人產品導入各項應用領域。
***炒股造假消息
8/19.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計劃本周前往台灣參加「Intelligent Asia 2024」(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媒體將「聚焦自動化」活動,預計將帶動機器人概念股的熱潮。2024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預計於8月21日至2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
8/18.台達電強化機器人產品佈局,旗下機電事業群將水平關節機器人結合新解決方案,高度整合自行開發的機器視覺軟體、工業相機、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LC、人機介面HMI、伺服系統與相關工控軟硬產品,擴大導入傳統產業協助轉型升級。台達電目前鎖定輪式交通工具必備的輪胎,以輪胎簾紗布自動拼接解決方案推動製程工藝智慧升級,由於輪胎的作用在於與地面接觸的同時,支撐交通工具的重量、提供牽引力、吸收震動以減少衝擊,性能與品質會對駕駛體驗、安全性造成直接影響,輪胎生產過程的可靠度因此相當重要。
8/16.均豪5443盤中大漲,機器人概念股成焦點,營收年增近50%,均豪是專注製造TFT製程及檢測自動化設備公司,
8/16.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生为一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脑部外层植入了电极,破译他想说的话。研究报告称,在八个月的时间里,Harrell共说出了近6,000个不同的词汇,设备的准确率保持在97.5%。
8/15.穎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為全球第一大金屬彎管機製造商,專營CNC、NC與傳統型彎管機械的研發與生產,並以「Hannsa」品牌行銷全球。主要生產金屬管件加工成型之全自動整廠設備,包括全自動數值控制彎管機、半自動數值控制彎管機、切管機、管端成型機,及工具機械的研發與生產製造。公司提供金屬彎管機與冷彎技術之生產解決方案,可加工管外徑 4 毫米到 220 毫米之各式金屬管材,產品應用廣泛,包括汽機車運輸業、家具業,或鍋爐產業、電子廠、柴油引擎、造船業等重工業,乃至運動器材業、嬰兒車相關產業、遊樂設施、家電用品、建築航太等眾多產業均可運用。
2023年主要產品營收比重為全自動整廠設備佔66%,工具機械佔15%。
8/15.不造车后改造机器人?苹果原汽车业务主管领导开发桌面家用机器人,媒体称,苹果开发的桌面家用设备整合了类似iPad的显示屏和机械手臂,相关项目2022年获批后近几个月正式加速推进,计划最早2026年发布,
***8/14.美国加州批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进行载人测试;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WeRide)获得了美国加州的批准,根据该州公用事业监管机构颁发的许可证,文远知行可以对其无人驾驶车辆进行载客测试。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本月早些时候颁发的许可证允许文远知行在有司机或没有司机的情况下使用测试车辆载客,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但文远知行不允许向公众提供乘车服务,也不能收取任何费用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8/13.羅昇續漲停
8/8.羅昇連二日漲停;羅昇第2季財報,營收7.66億元,季增9.25%、年減3.62%;毛利率22.99%,季增0.2個百分點、年增3.03個百分點;營益率1.81%,季增2個百分點、年增1.97個百分點;稅後淨利550.2萬元,季增2650%、年增238%;eps0.05元,優於首季損益兩平、年增150%。
8/7.8月7日盘前,工业自动化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 Rockwell Automation 和艾默生电气 (Emerson Electric)
罗克韦尔、艾默生双双下调指引,美国“再工业化”疲软,这是制造业经济放缓、企业缩减支出又一迹象,美国制造业再现疲软信号。罗克韦尔首席执行官表示:企业指出消费者需求疲软、高利率、税收、关税和刺激政策不确定性是推迟投资计划主因。
8/7.IKKA-KY表示,受惠於豐田汽車(TOYOTA)生產及銷售回復正常水準下,連帶帶動IKKA-KY營運持續穩定成長。由於每年下半年為傳統汽車銷售旺季,由2023年下半年的營運獲利表現推估,獲利可望再上一層樓。
展望下半年,除現有汽車產業營運持續穩定發展外,新加入的名古屋研發暨生產基地也將於下半年加入量產銷售陣線,為營運再添一把火。因應未來AI及機器人世代的來臨,IKKA-KY也已啟動下一階段的布局,成立專案小組進行相關規劃,期待除了目前的汽車事業發展外,也在機器人產業能夠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第2季毛利率為21%,較第1季毛利率19%成長;單季每股盈餘為1.77元,也較第1季每股盈餘1.53元增加
****8/6.Nvidia :正加速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其透過 Nvidia NIM 微服務、OSMO 機器人雲端運算編排服務、遠端操作資料擷取工作流程等,來訓練與建構下一代人形機器人的技術。
Nvidia 的人形機器人開發人員在影片中使用的是蘋果的頭戴式顯示器 Vision Pro。一開始開發人員利用 Vision Pro 捕捉少量遠端操作演示,隨後在 Nvidia Isaac Sim 中模擬錄音,並使用 MimicGen NIM 微服務從錄音生成合成資料集。開發人員使用真實與合成的資料來訓練 Project GR00T人形基礎模型,這可讓開發人員能夠節省時間並降低成本。之後再使用 Isaac Lab(機器人學習框架)中的 Robocasa NIM 微服務來產生資料,並重新訓練機器人模型。整體工作流程中,Nvidia OSMO 將運算作業無縫分配給不同的資源,為開發人員節省了數週的管理任務
8/3.百達-KY2236(車用零組件/沖壓設備)受惠於機器人與散熱設備雙題材激勵,股價自5月20日66.6元的波段低點一路上漲,昨逆大盤重挫飆117元漲停新高,收111.5元,週漲25%、2個多月漲逾75%。
8/2.台股2日重挫逾900點,機器人股無懼續強,佳世達集團旗下羅昇 8374連2日攻漲停,羅昇主代理機電自動化產品,包括變頻器、伺服馬達、可程式控制器PLC、人機介面HMI、精密變減速機、電磁離合剎車器、聯軸器、空壓、磁性尺等產品;代理廠商包括台達電2308、三木 MIKI PULLEY、SHIMPO、新力 SONY、CKD等。羅昇近也與母公司友通 2397 攜手,共同以12.5億元取得台灣最大的捆包機業者怡進工業 TRANSPAK 70.65% 股權,強化 AI 智動化布局和提供客戶智慧包裝堆棧一站式解決方案,其中,羅昇取得怡進39%股權。
***(6/24.工業電腦廠友通與旗下智動化技術服務供應商羅昇今天宣布,共同投資台灣最大的捆包機業者怡進工業,將合作打造智慧包裝堆棧解決方案,強化歐美通路布局。友通發布新聞稿說明,看好AI智動化產品布局與通路互補綜效,羅昇及友通均將參與投資,預計以新台幣12.5億元共取得怡進股權70.65%,其中羅昇持有39%、友通持有31.65%股權。怡進是台灣最大的捆包機業者,成立以來即以外銷為主,已建立綿密的歐美通路,歐美營收占7成以上)
7/30.马斯克: 特斯拉新款跑车将能飞!马斯克:Robotai将对世界产生最大影响,飞行汽车即将来临!
7/30.实测FSD“差点撞车”,这个分析师困惑:特斯拉能在10月展示什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一直以来对FSD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多次承诺FSD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他曾在本月24日表示,FSD将在V12.5或V12.6版本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7/22.马斯克:特斯拉将在明年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将在明年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供特斯拉内部使用,并有望在2026年为其他公司大批量生产。特斯拉美股盘前波动不大,目前涨1.45%。
7/22.輝達近披露持物流機器人新創公司Serve Robotics10%股權, 19日股價飆漲187%。
7/20.美國眾議院6月中旬批准《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就包含禁止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在美國通訊網絡上使用的相關條例,不過,近日美國參議院決定,將此條例排除在該法案中,這也意味大疆無人機將不會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7/19.特朗普和CrowdStrike双重打击,特斯拉“黑色星期五”跌4%;
特朗普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后演讲中放话,当选后上任第一天就要终止拜登电动汽车政策。媒体称,因CrowdStrike软件引发IT系统宕机,特斯拉在美国得州和内华达州的部分生产线暂时停产。
7/19.马斯克“从所有系统”删除CrowdStrike,并警告全球IT中断引发“汽车供应链崩溃”;X用户询问特斯拉CEO马斯克,CrowdStrike是否已从他所有公司计算机中删除,包括SpaceX、Tesla、X、xAI、The Boring Company和Neuralink。马斯克回应称,他们已从所有系统中删除CrowdStrike,它根本没推出新版本。马斯克还警告,此次IT中断引发“汽车供应链陷入瘫痪”。
7/18.為物流業者開發自動送貨機器人的公司Serve Robotics股價在18日美股盤後狂飆77%,原因是輝達提交的13G報告揭露,輝達持有這家公司10%股權。
7/17.圓剛2417影像擷取卡,自有品牌 AVerMedia 行銷全球 70 多個國家,產品包括影音擷取、影像訊號處理、影像轉換,壓縮及網路即時影音等。公司與輝達合作推出 AI 邊緣運算,鎖定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無人機、機器人應用,在日、美已應用在智慧農業。聰泰科技5474深耕影像領域超30年,以影像擷取、影像辨識為主,包括影像採集、轉換及串流服務,已成輝達AI嵌入式方案及平台主供應商。聰泰的輝達AI套件技術,提供醫療、廣電、教育、安防、機器人等不同領域相關應用產品,如用 Jetson Orin 平台進行工業機器人應用,將可在未來吃到龐大商機,聰泰負債比僅24%、毛利率也約5成左,明年獲利上看12元
7/11.新漢8234(工業電腦)今宣布攜手AI晶片開發新創公司耐能智慧簽署備忘錄MOU,建立雙方在邊緣AI運算Edge AI領域的合作關係,耐能智慧表示,旗下神經處理器NPU晶片具備低能耗、高隱私性和彈性客製的特性,加上新漢在應用市場的AI系統整合經驗,共同聚焦硬體系統的設計製造、邊緣AI運算與邊緣GPT應用開發、系統化AI產品共同行銷等,全面為「AI金礦」,也就是各類大數據應用提供多樣化的邊緣應用與高效能的智慧物聯網開發平台。
新漢董事長林茂昌:上半年營運表現欠佳,第4季可望有所成長,只是幅度多寡還需要時間觀察,全年目標實現獲利,且與耐能之間的合作最快明年第2季展現綜效。
7/11.特斯拉說Optimus是雙足行走的人形機器人,能執行「不安全、重複性或無聊」任務。馬斯克6月13日2024年股東大會預測,Optimus有望讓特斯拉搖身變為25兆美元市值的企業,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一半以上。他預測2025年有破千台機器人於旗下工廠作業。斯克(Elon Musk)透露,「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最新設計很「特別」,帶動公司股價連 11 個交易日收高,馬斯克身價也在這期間膨脹約 670 億美元。
7/13.ARK投资:机器人出租车将使1.6万亿美元汽车贷款“一文不值”
7/12.马斯克“放鸽子”?报道称RoboTaxi推迟至10月发布,特斯拉大跌超8%
7/8.和大1536(傳動系統)熱炒機器人題材,傳攜手盟立共同投資盟英科技,生產機器人關節型自動手臂高精度減速零組件,據了解和大將提供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關節型手臂減速機構,近已開始出貨,產能可望續擴大,預計8月較明朗化。今早盤股價直奔69.7元僅差一檔漲停收漲5%。
7/7.7月4-6日,三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海举行,盖新思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未来8-9年,AI推动半导体行业翻倍增长,AI正推动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预计8-9年内销售额将从5000亿美元翻倍至1万亿美元,还强调在芯片设计过程中考虑安全性、合规性和能效的重要性。
苏世民-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AI改变企业估值方式,应从5-10年的周期评估AI对投资标的的潛在影响;一些公司因AI融合而受益,而另一些则面临挑战。他指出,投资者需要对AI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保持警惕,同时也要认识到AI创造的新机会。苏世民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能够有效整合AI的企业,同时警惕可能因AI发展而被淘汰的行业。
7/6.“无人驾驶”出租车来!上海首批即将上路,L4级自动驾驶迈向商业化第一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马易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赛可智能科技等企业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成为首批获此资格的企业。小马智行科技宣布,上海市民将能通过其手机应用预约乘坐无驾驶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覆盖浦东205公里的路线。
7/4.行走速度提升30% 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亮相WAIC
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式亮相。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介绍,二代Optimus在直立行走基础上,行走速度提升30%;其手指还“进化”到除了感知和触觉,可以在轻握鸡蛋和搬运重物时做到“游刃有余”。近期,二代Optimus已在特斯拉工厂尝试“打工”。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二代Optimus可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分拣训练。
7/3.微博官宣布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在7/4-7于上海2024世-WAIC首亮相,特斯拉涨超6.2%,刷新日高至235.99美元,处连第七交易日涨,较6/24收盘累涨将近34.73%。
7/4.機器人題材昆盈又續漲停鎖死;
盟立機器人Cowos雙題材漲停新高
(**7/1.慧友5484(安控)輝達黃仁勳列合作廠後一路飆,6月漲187%,今一度跌逾7%再漲停81.4元,但至2023年已連虧7年,Q1eps-0.21元
6/28.輝達股東會黃主教再題機器人:
佳能漲停,
6/4.弘憶3312、芯鼎6695、羅昇8374,及上櫃桓達4549、大拓-KY8455,共5檔從4日起列處置股票
威)
6/27.特斯拉WAIC機器人題材股,聰泰科技成立於民國79年,主要從事影音多媒體相關產品及MPEG2/數位信號處理器的設計、研發。。
6/21.戴爾與輝達合作建AI工廠 為馬斯克 xAI Grok機器人提供支援
6/15.AI晶片大廠輝達黃仁勳表示,未來2到3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將有明顯突破,100年後,人形機器人將無所不在。至於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禁令,輝達會在遵守法規及製造產品維持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
***6/14.AI機器人市場關注話題,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更成為台股近期熱門題材,不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天在股東會後表示,「人形機器人是很浪費能源的」,「很多機器人看起來很高級,但沒有生意做,也不是辦法,一個公司不能這樣子做」。林百里說,人形機器人要有雙手、雙腳,若要用機器達到人類肌肉的外觀效果,將會變得相當的笨重,雙腳則要能夠成受身體的重量,不但工程上窒礙難行,也需要消耗大量電力,且現在更缺乏商業用途的價值
6/11.摩根大通:Robotaxi未来几年难有实质性收入 特斯拉下跌3.5%
6/1.放弃四年后,OpenAI重启机器人项目:分析称,OpenAI可能将专注于开发机器人的“大脑”,即高度智能化的AI系统,而将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交由合作伙伴完成。周五,媒体援引三位消息人士报道,OpenAI目前正在为新的机器人团队招聘关键研究工程师。知情人士称,新的机器人团队已经运作两个月了。后,OpenAI发言人证实,已开始为该团队招聘,并表示最近新招聘的员工将成为“这个全新团队的首批成员之一”。早在OpenAI成立之初,机器人技术就是其研究重点之一,联合创始人Wojciech Zaremba领导的团队最初试图打造一个“通用机器人”。但由于训练数据匮乏等原因,2020年10月,OpenAI被迫解散了机器人团队,将研究人员重新分配到其他项目。而今,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机器人应用前景的日益明朗,OpenAI决定重返机器人世界。过去一年,OpenAI的内部创业基金已投资了多家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包括Figure AI、1X Technologies和Physical Intelligence等,这些公司的融资规模在数千万至数亿美元不等。
6/3.「黃仁勳概念股」今亮眼,圓剛、德律3030、益登3048、弘憶股3312、慧友5484、迎廣6117共7檔收漲停;上櫃艾訊3088、曜越3540、聰泰5474、廣運6125、立端6245、宸曜6922、新漢8234收漲停
6/3.黃仁勳2日演講,點名台灣供應鏈是人工智慧AI產業革新後盾,「黃仁勳概念股」機器人股發
5/30.OpenAI重新启动之前一度放弃了的机器人团队
***5/30.台達攜"羅昇"切入AI機器人供應鏈 CEO鄭平接下董座 台達電今完成交棒,台達電躋身AI機器人概念股,攜手連續飆出7根漲停羅昇8374 共同推出機械手臂融合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
5/28.將為xAI建「超級電腦」!傳馬斯克擬買10萬顆H100 GPU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先前早已向xAI的投資者透露,2025年秋季將引入全新超級電腦的計畫,以增強其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Grok,而這台超級電腦被馬斯克稱為「超級算力工廠」,外媒報導,根據馬斯克的說法,未來的Grok 3.0將需要至少10萬顆H100 GPU,這差不多是Grok 2.0規模的5倍,而在今年4月,馬斯克的目標是以150億美元估值為xAI獲得40億美元融資,但因為投資人興趣激增,促使其將融資目標提高到60億美元(約台幣1928億),估值達到180億美元
5/16.曾经的ADAS芯片霸主,失速!
巅峰时期,Mobileye占据90%的辅助驾驶市场,然而面对新兴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其市场份额不断缩水。在中国主流车企中,目前只有极氪和一汽仍使用Mobileye的解决方案。
5/15.IKKA2250(汽車零組件)AI機器人-將開發機器人減速機關鍵齒輪零組件模組,連兩天攻漲停;Q1財報:營收8.5億元年增11.6%,稅後淨利4591萬元,eps1.53元(去年同期-0.06元)
5/12.韓國媒體報導,繼蘋果暫停Apple Car計畫後,三星電子也決定叫停自駕車研發項目,轉而將研發人員投入機器人領域。這也讓曾被視為未來主流趨勢的「自駕車時代」,因多家車廠相繼放棄相關技術研發,而蒙上巨大陰影。
5/6.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娴熟分装电池、自我矫正,还能走更远了
4/30.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措施越來越廣泛,不僅針對半導體相關企業,連字節跳動旗下社群平台TikTok也正因美國剛通過的出售法案所苦,如今又有消息傳出美國將考慮禁用大疆DJI無人機。
4/30.中國政府傳已初步批准特斯拉在中國推出「完全自動駕駛」(FSD)軟體功能計劃,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和在中國網路巨頭百度達協議,百度將授權給特斯拉牌照,可讓特斯拉在中國公共道路上收集數據,這為特斯拉在中國推出FSD,掃清了最後的監管障礙。作為交易一部分,百度將向特斯拉提供車道級導航系統。而上述交易是馬斯克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見面之際達成的
4/30.机器人行业排头兵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新一代电动Atlas人形机器人後,近期,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今年底就有可能在工厂中执行任务,最早可能在明年年底上市。2024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或将进入小批量量产元年,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未来会超过汽车行业,最终走进千家万户。4月27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纯电驱拟人奔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 在资本和技术推动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时刻”好像也更近。
最早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在其发展的上百年间,由于技术、成本高企、商业化等难题,一直未掀起投资热潮。在AI大模型的支撑下,如今人形机器人赛道越来越火热。在AI大模型的支撑下,如今人形机器人赛道越来越火热。
2024年2月24日,英伟达宣布成立新的研究部门—“GEAR”,加码机器人赛道;2月29日, Figure宣布,已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英伟达、OpenAl和微软等公司筹集了约6.75亿美元资金,使其公司估值达到26亿美元。
投完生成式AI公司后,华尔街的风投们开始疯狂给AI机器人初创公司砸钱。尤其是OpenAI,频频出手,除了投资Figure外,今年年初还和红杉资本一起跟投了Skild的主要竞争对手Physical Intelligence,又和老虎环球基金联手投资了1X Technologies。
4/26.商汤旗下智能汽车平台绝影首次亮相北京车展,带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UniAD(Unified Autonomous Driving)道路测试表现,同时还带来AI大模型座舱产品矩阵,并推出新一代自动驾驶大模型DriveAGI。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竞争,本质上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的比拼。商汤绝影要成为加速智能汽车驶入AGI时代核心技术伙伴,给智能汽车产业带来生产效率和交互体验的双重革新。
4/24.特斯拉CEO马斯克: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之前销售人形机器人Optimus Humanoid Robot。
3/31.在近期舉辦的GTC大會上大會上,輝達秀出機器人合作夥伴之一所羅門LOGO,而該公司的3D視覺產品AccuPick,在黃仁勳介紹輝達機器人平台Isaac時被提及,帶動所羅門股價連日暴衝上漲。
所羅門開發機器人感測技術多年來致力開發AI視覺軟體,除在工業自動化深耕以外,近年更將應用拓展至物流、零售等領域。
所羅門旗下除了聚焦機器人3D視覺應用,也將擴增實境(AR)進一步與AI技術整合,並成功獲得石化、汽車零組件產業鏈業者採用,未來更可望導入穿戴式、邊緣裝置市場,持續看好AI視覺產品帶來的創新能力,有利於增添營收柴火。
3/26.马斯克:本周开始,全美所有适用车辆将免费试用FSD一个月
3/21.瘫痪8年小哥植入马斯克脑机接口,狂打8小时「文明6」!Neuralink首个人类植入者直播来了,数年后,马斯克终于完成多年来承诺——让脑机接口造福人类?刚刚,Neuralink放出一段患者被植入脑机接口后,仅凭意念就能移动鼠标、在电脑上下棋的视频。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人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技术演示之一,瘫痪的人、盲人等残疾人,很可能有了康复的希望!第一位接受Neuralink手术的人类瘫痪患者,可以仅凭意念来控制计算机和下棋了!
3/19.GR00T人形机器人-GTC开发者大会英伟达推出,可能致敬漫威宇宙超级英雄Groot。英伟达将这个新平台称为“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从本质上讲,英伟达正在为最近涌现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提供一个AI平台,其中包括 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顿动力、Figure AI、Fourier Intelligence、Sanctuary AI、宇树科技和小鹏鹏行等公司。这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知名人形机器人制造商,除特斯拉等少数例外。黄仁勋透露,由该平台提供支持机器人,将被设计为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来理解自然语言和模仿动作,使它们能够快速学习协调性、灵活性和其他技能,以导航、适应和与现实世界互动,并且绝不会导致机器人起义。黄仁勋表示,“构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基本模型,是我们今天可在AI领域解决的最令人兴奋的问题之一。这些技术正融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地领先的机器人专家,能够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巨大飞跃。”GR00T还将支持英伟达新硬件。延续漫威宇宙的主题,Jetson Thor是一款专为运行人形机器人模拟工作流程、生成式AI模型等而设计新型计算机
3/6.KFC、DQ们开始让AI给员工发奖金了(AI监控和分析员工与客户的互动,评估员工的业绩并奖励那些能够卖出更多产品的员工;这套名为莱利(Riley)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收集视频和音频数据流来评估员工的表现,然后为那些能够卖出更多产品的员工分配奖金;利用人工智能检测员工是否以及多长时间尝试过“追加销售”(提供附加产品或额外配料)、“升级尺寸”(提供更大尺寸的产品)或尝试让顾客加入忠诚计划。
3/1.估值26亿美元!人形机器人公司获英伟达、微软、亚马逊投资 与OpenAI合作:一家名为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周四宣布一项投资协议,表示已经从贝索斯、英伟达、微软和亚马逊旗下产业创新基金手中融资6.75亿美元,目前估值已经达到26亿美元,根据此前披露的协议细节,英伟达和一只亚马逊旗下基金各投入5000万美元,英特尔旗下风投机构将投资2500万美元,LG旗下公司LG Innotek将投资850万美元,三星旗下投资机构将投入500万美元。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还通过他名下的投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
2/28.与人类贴身热舞!人形机器人进阶到街头耍宝,6华人组团出品
2/25.特斯拉再次展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 步行能力:更加稳健流畅
2/24.英伟达和OpenAI入局,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了?(因会冲咖啡,机器人Figure 01火出圈,其背后初创公司Figure AI新一轮融资约6.75亿美元,投前估值约20亿美元,新近融资云集微软、英伟达、OpenAI等硅谷大厂和风投基金。新近消息显示,一家开发类人机器人初创公司新近融资云集包括英伟达和OpenAI在内的硅谷大厂和风投基金,显示类人机器人正在成为科技巨头押注AI应用新风口。2/23媒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Figure AI在新一轮融资中募集约6.75亿美元。不计这轮融资,投前Figure AI的公司估值已有约20亿美元。上月末媒体提到,上述初创Figure AI Inc.在磋商,寻求在微软和OpenAI领投一轮融资中寻求募资多达5亿美元,其中微软和OpenAI将分别投资95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交易前FIgure的估值可能达到19亿美元。具体来看,本次融资,英伟达和一只亚马逊旗下基金各投入5000万美元,英特尔旗下风投机构将投资2500万美元,LG旗下公司LG Innotek将投资850万美元,三星旗下投资机构将投入500万美元。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还通过他名下的投资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诺投资1亿美元)
1/30.【AI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洽谈按超过20亿美元估值融资】据知情人士透露,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洽谈在本轮融资中募资多达5亿美元
1/30.马斯克宣布:昨首位人类患者已接受大脑植入芯片手术;马斯克表示,第一位人类患者已接受其初创公司Neuralink Corp.大脑植入芯片。 他在X上发帖称,患者“恢复良好”,且初步结果令人鼓舞。Neuralink的大脑植入芯片旨在帮助遭受创伤的人仅用意念来操作电脑。
2023年5月份,该公司表示已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当年年底,公司称正在招募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导致四肢瘫痪的患者参与试验。马斯克的这家初创公司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动物试验。因使用灵长类动物进行实验,引发一些动物权利组织发出警报。
1/30.马斯克:已完成人类首例脑机接口手术(初创公司Neuralink Corp.的脑机:“Telepathy(心灵感应)”)马斯克:心灵感应产品将允许人们通过意念控制他们的手机或电脑,再通过这些设备控制几乎其他所有的设备。 据悉,此次试验为期六年,招募因渐冻症(垂直脊髓损伤或皮肤萎缩性脊柱侧索硬化症)而导致四肢瘫痪、且伤后至少一年未见好转的患者,患者年龄在22岁以上。
据悉,PRIME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即此次参与人体试验的系统——有三个部分:一是N1植入物,即脑机设备;二是R1机器人,可以真正执行设备植入手术;三是N1用户应用程序,该软件能够链接到N1并将大脑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动作。
根据Neuralink的说法,PRIME研究将使用机器人通过手术将脑机接口 (BCI) 芯片通过“超细且灵活的线”植入大脑控制移动意图的区域,植入物N1“记录大脑信号并将其无线传输到解码运动意图的应用程序”,从而使人们能够通过意识控制计算机光标或键盘。N1植入物包含所有必要的组件:包括电池、处理芯片、蓝牙无线电以及大约一千个电极触点。这一千多个电极触点分布在64根丝线上,每根线粗细为5微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14;每个电极将分别记录大脑中零到四个神经元的活动。媒体指出,对大脑来说,N1的规格相当大,其圆柱形形状直径为23毫米,长8毫米,大约相当于一叠5枚25美分硬币的大小。“这个装置位于大脑表面,但它仍然可能引起一些炎症和免疫反应。”
1/30.亚马逊收购胎死腹中、大裁员将至,iRobot盘中暴跌近20%至2009年来低谷;iRobot称,亚马逊终止收购源于无法获得欧盟监管批准,同时宣布将裁员31%、公司CEO兼董事长卸任。亚马逊2022年宣布的收购协议对iRobot估值为17亿美元,而在本周一盘中,iRobot的市值不到4亿美元。
1/20.消息称xAI已获5亿美元投资承诺?马斯克辟谣:彭博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已获得5亿美元投资承诺,以实现10亿美元的融资目标。该公司正在讨论150亿至200亿美元的估值,但未来几周内条款仍可能发生变化。马斯克在X上回应:“这是彭博社传的假消息。”
1/19.歐盟將阻止亞馬遜收購 iRobot股價盤後重挫40%
1/5.英特尔旗下自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明星(ADAS)開發商Mobileye Global Inc.發布預警、收入指引“罕见腰斩”!股價暴跌29%,收24%創1年新低:摩根士丹利认为,Mobileye这种程度下调盈利指引在行业中属于罕见现象,冲击了市场对该公司信心,而这一信心可能需到2024年下半年才能够重建。
汽车需求恶化之际,华尔街越来越担心面临汽车行业风险敞口的半导体公司。由于2024年收入指引“腰斩”,据周四发布财报,Mobileye去年的初步业绩整体优于市场预期,但2024年业绩指引令华尔街大跌眼镜。Mobileye预计第一季度收入降50%,公司将出现大幅运营亏损。Mobileye表示,预计公司的客户库存将出现过剩情况,在全球供应链问题对制造业产生影响之后,汽车制造商为避免未来零部件短缺,而大量囤积了Mobileye的芯片。“随着供应链问题的缓解,我们预计客户将在第一季度使用绝大部分过剩库存,” Mobileye在展望中表示。这意味今年一季度收到客户订单将急剧下降,收入大打折扣。由于业绩指引不佳,Mobileye周四盘中一度跌达29%。不过,该公司股价上市后一直未破发,虽经周四大跌,该公司股价仍比发行价高出12%。英特尔在2017年宣布以超过150亿美元将其私有化,后于2022年10月再将该公司上市。去年,英特尔抛售价值15亿美元Mobileye股份,但仍持88%股份。
1/4.两部门: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应急管理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24--1/4.斯坦福炒虾机器人爆火全网!
仅用50个演示,就能让机器人完成各种复杂任务,打造成本22万,华人团队成本22万元,能做满汉全席还会洗碗项目全部开源。
++++++++++++++++++
23-12/13.特斯拉今突放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 第二代(Gen2)视频。相比第一代Optimus,升级版的第二代似乎在重量、灵活性、身体平衡与操控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Optimus Gen2的行走速度提高了30%,虽然在视频里面看还是有些步履蹒跚,但特斯拉展示的稳定行走能力或已可在商业场景中派上用场。此外,特斯拉还表示,Optimus Gen2在提高平衡性的同时,重量减轻10 公斤。在视频演示中,可以看到 Optimus Gen 2 一边完成深蹲动作一边保持平衡。
制造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挑战就是手。机器人的手需要足够强大,能够支撑相当大的重量,同时又能够足够精确地处理精细任务。Optimus Gen 2似乎对手部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手臂和双手可以像人类一样移动,而且动作精准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目前的速度迭代下去,Optimus机器人可能很快就能在许多领域取代人工。根据视频介绍,第二代Optimus搭载:由特斯拉设计的执行器与传感器、2自由度驱动颈部、响应更快的11自由度灵巧手、触觉传感器(十指)、执行器集成电子和线束、足部力/扭矩传感器、铰接式脚趾等。
11/21.英特爾(Intel)明年下半年即推出的Lunar Lake處理器(CPU),將首度委由台積電(2330)以N3B製程量產,震撼業界。業界解析,此代表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無論是技術或產能都輾壓英特爾。
11/1.美國憂中國無人機造成國安威脅,今傳共和黨籍委員會主席加勒格與民主黨籍眾議員克里希納莫蒂將提出《美國無人機安全法案》,是國會兩黨議員最新的合作項目,要避免中國科技傷害美國國安。市調顧問公司Drone Analyst的David Benowitz指出,該法案也將影響到中國道通智能Autel Robotics,因其在美國商用無人機市占為7.8%,僅次於大疆58%。
10/25.自动驾驶独角兽小马智行获沙特新未来城1亿美元投资,并将成立合资公司
10/19.全力扩大GPU朋友圈!联手富士康,英伟达又造了个新词“AI工厂”
周三富士康宣布,将使用英伟达芯片和软件建造新型数据中心,用于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平台和大型语言模型在内的开发。黄仁勋表示,未来,每家公司、每个行业都将拥有人工智能工厂。
10/20.海康威视第三季度净利润增14%,海康机器人拆分上市稳步推进(Q3營收237亿元,年增5.5%;归母净利35亿元年增14%;eps0.381元。前三季,营收612亿元,年增2.6%,净利润88.5亿元年增0.12%。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81.7亿元,上年同期73.6亿元;总营业成本518亿元,上年同期502亿元。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拆分上市稳步推进中,海康创新业务阵营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萤石网络于2022年12月分拆上市。财报指出,稳步推进分拆海康机器人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事宜。
23-7/29.机器人可“自我学习”!谷歌DeepMind发布首个机器人算法模型,“潘多拉魔盒”打开了?
谷歌的RT-2模型根据网上的文本和图像进行训练,直接指示机器人动作,比如让机器人无需接受训练就懂得垃圾是什么,甚至知道怎样扔垃圾。谷歌称,面对训练中从未出现的新任务情形时,RT-2的性能较前代几乎提高一倍;RT-2能根据基本的推理响应用户指令。谷歌正在把先进的人工智能(AI)模型植入机器人,给机器人配一个AI大脑。
美东时间7月28日周五,谷歌DeepMind宣布推出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新产品——名为Robotics Transformer 2(RT-2)的AI模型。它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可以帮助训练机器人理解扔垃圾等任务。
谷歌介绍,RT-2基于Transformer模型,根据互联网上的文本和图像进行训练,直接指示机器人执行动作。就像用语言模型通过网络文本训练AI学习人类社会的思想和概念一样,RT-2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将相关知识告知机器人,指导机器人的行为。
2023 年 3 月 7 日,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 于受理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深证上审 [2023]252 号),交易所认为申请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海康机器人已于 2023 年 7 月 27 日提交《关于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 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 海康威视在三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5.46万户,较上期(2023年6月30日)减少2.76万户,减幅为7.22%。海康威视控股股东此前披露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控股股东中电海康计划增持公司A股股票,增持金额将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3亿元,拟增持价格不高于40元/股。
10/10.自动驾驶重磅文件出炉!华为、百度参编,聚焦智慧公路建设、云控平台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就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网络安全、供配电、运控平台等相关技术领域提出了规范,华为、百度、高德等参与编制)
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JTG/T 2430-2023,简称《指南》)。
《指南》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就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智慧公路建设、网络安全、供配电、云控平台等相关技术领域提出了规范。《指南》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员主编,华为、百度智行科技、高德云图科技等单位参编,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10/5.Doosan Robotics斗山机器人韩国IPO首日开盘涨150%,成韩国2023年迄今最大规模IPO。
9/28.特斯拉設計建造的超級電腦Dojo,原本用途 訓練自駕車AI模型的超級電腦,還可以訓練特斯拉開發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
9/26.AI新創公司耐能今宣佈從和順興基金、鴻海、光寶科技、威剛科技、淩鉅企業、富士康、維港投資和全科科技等投資者處獲得4900萬美元的戰略融資,使B輪融資總額達到9700萬美元,耐能將運用資金用在加速先進人工智慧部署,特別關注汽車領域輕量級GPT解決方案。迄今為止,耐能融資總額已達1.9億美元
9/26.馬斯克大展Optimus技術肌肉 陸行之分享5大觀察點(第1,這展示影片是真,還是電腦動畫預測未來的技術發展?第2,假如影片是真,Optimus可以自己校準其手臂的動作。第3,假如影片是真,Optimus可以利用視覺及關節位置編碼器來完成各種肢體動作。第4,假如影片是真,Optimus可以自動利用其視覺神經網路來修正選取及分類不同顏色物件。第5,Optimus之前連走路都有點歪歪扭扭快摔倒的樣子,現在竟然可以做單腳平衡站立的簡單瑜珈動作,amazing)
9/18.知名傳記作家兼記者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執筆的《馬斯克傳》近日出版,書中提及,馬斯克曾在2015年試駕特斯拉時,因「自動駕駛輔助技術」(Autopilot)不夠成熟差點喪命,導致他不斷對工程師發飆。
8/24.小鹏智驾负责人吴新宙确认将离职加入英伟达(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微博晒出与小鹏汽车智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和英伟达CEO黄仁勋合影,并称与英伟达更深入合作即将开始)
8/12.亞洲無人機研發中心博覽會 6所大學簽訂MOU
8/6.“无人驾驶和RoboTaxi”关键里程碑:旧金山这个投票备受瞩目
RoboTaxi可否在旧金山进一步商业化落地?一方面公司们认为目前的Robotaxi足够安全,完去可以覆盖全旧金山市并在24小时内运营,但旧金山官员们认为安全性目前还没有被证明,结果或将在8月10日公布。
美国旧金山,作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探索领域先行者,早在2020年便允许Cruise(通用汽车子公司)和Waymo(谷歌母公司Alphabet 下公司)在夜间特定时间,特定区域测试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但随着技术普及,政府机构和居民们正愈发不满,推广阻力重重。
7/31.中國商务部:高性能无人机具有一定军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
7/21.多名前OPPO哲库骨干加入Momenta,拟研发自动驾驶芯片
6/19.2023年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台商PCB產業,第1季海內外總產值1818億,年降15.4%,主因去年享有疫情與半導體紅利,造成基期較高(去年同期年增20.8%),今年在全球景氣修正、高庫存與終端需求疲軟等多重因素夾擊下營收下行。
6/16.亞馬遜在去年8月宣布要以約17億美元收購機器人巨頭iRobot,試圖擴大其智慧家居設備的範圍,事隔10個月,英國競爭監管機構 (CMA)終於批准了這項交易。
6/6.英特爾拚半導體一哥,賣自駕Mobileye 持股集資 15 億美元
6/5.特斯拉開始交付搭載最新版本 HW4:Hardware4,這是其最新版本的自動駕駛電腦。自駕電腦的 Model Y,鏡頭更加強大
5/26.“马斯克亲吻美女机器人”刷屏!AI造假,机器人实火
5/26.WIRED:报道“人型机器人”的“iPhone时刻”要来了! 人类与机器认知研究所的高级研究科学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Figure AI 的联合创始人 Jerry Pratt 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突飞猛进,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比之前要成熟得多。
5/1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全新视频,视频中人形机器人已经可执行一些更复杂的任务,包括捡起物品、环境发现和记忆、基于人类跟踪运动的 AI 训练以及物体操作。该视频还展示了“擎天柱”从一个容器中拾取物体并将它们放入第二个容器中。
5/8.從英特爾分拆上市的自駕技術公司 Mobileye,日前發表財報表現平平,且下修全年財測,引發當天股價重摔。不過,華爾街分析師仍看好 Mobileye後續發展,直指股價還有上漲空間,帶動 Mobileye 股價反彈勁揚8%。
4/9.Embark Trucks-自動駕駛卡車明星新創公司和賽道最早起跑先行者,宣布倒閉關停,一度和圖森未來TuSimple並稱雙雄,2021年借殼登陸美股,市值最高52億美元,(之前福特、福斯放棄的明星乘用 L4 級自動駕駛獨角獸 Argo一樣,核心還是交不了貨)
4/8.追撞公車 通用召回300輛Cruise自駕車
4/1.比尔·盖茨试乘自动驾驶汽车,赞叹无人车会像PC一样革命(他预测,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临界点”。一旦汽车真正实现自动驾驶,它们将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革命性。“到那时,自动驾驶汽车将彻底改变交通,就像个人电脑彻底改变了办公室工作一样。”
2/23.賓士宣布與Google合作 強化導航系統
2/19.2023-25年五大产业趋势:AI +、机器人+、数据、自主可控、储能
2/14.亚马逊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路测亚马逊自动驾驶汽车部门Zoox宣布,已于2月11日成功地在开放路段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路测,
1/19.台灣無人機國家隊今年下半年成形,而「軍用商規」3000多架無人機預計今年量產、明年交機,將做野戰用途。 (台灣光學大廠主攻消費性電子產品鏡頭,近隨著無人機、衛星發展,光學產業也成為供應鏈要角。由於需求攀升、台廠也有望迎來商機,包括亞光、中揚光有生產無人載具鏡頭,保勝光學則是福衛八號供應鏈成員)
1/17.日經:中國在AI研究領域絕對是世界冠軍
1/17.AI+云=?微软要把ChatGPT放云端(微软表示,将“很快”把
ChatGPT-OpenAI人工智能机器人工具添加到旗下Azure云服务中;除Azure外,微软还计划在Bing搜索引擎、Office办公软件、Teams聊天和安全软件中,悉数采OpenAI工具)
1/15.全球首位AI機器人律師問世 下月將出庭打官司
1/15.Nina Schick:內容生成AI太強大,如聊天機器人ChatGPT般,可徹底改變數位內容開發方式,2年後可能生產90%線上內容
1/9.日本防禦假新聞 將用AI系統分析與制敵(宣傳假新聞活是認知戰的一部分,涉操縱公眾輿論,並通過社交媒體和其他管道散播。鑑於潛在影響,越來越多被視為繼陸地、海洋、空中、太空和網路領域後的第6個衝突領域;日本2022年12月批准國家安全戰略,包括加強應對認知領域的戰爭與虛假信息傳播因應計劃)
1/8.台灣無人機國家隊今年下半年成形,而「軍用商規」3000多架無人機預計今年量產、明年交機,將做野戰用途
23--1/1.AI雜談
-------
22--12/23.經濟部:為推動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由國科會協同國防部、經濟部及中科院等共同成立「軍用商規無人機遴選作業指導小組」,針對國防部所提出之3類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機型,辦理系統整合主導廠商遴選作業,於本月7日至15日召開遴選審查會,遴選出9家的優選廠商,包含智飛科技、經緯航太、長榮航太、神通資訊科技、自強工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雷虎科技、富蘭登科技、佳世達科技等。
12/18.中國自駕卡車公司圖森 計畫裁掉至少一半員工
12/14.路透:谷歌Alphabet旗下自駕車公司「Waymo」近已申請舊金山自駕服務所需最後一個許可;Waymo自今年5月起,已在舊金山進行自駕測試服務,但測試中,車上仍配安全員坐在駕駛座上;通用汽車GM旗下自駕車新創公司Cruise是目前唯一獲批許公司,今年6月開始在舊金山提供付費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12/7.合作夥伴蘋果被爆縮減自駕車計劃 LG電子股價大跌近8%
12/1.馬斯克旗下神經科學新創公司Neuralink表示,已向FDA提交報告,將於6個內開始「腦機互動」的人體試驗。
11/29.瞄准自动驾驶,腾讯与蔚来开展深度合作
11/15.马斯克“代言”的脑机接口赛道,正在变拥挤(近十年,随AI发展,电极材料、信息采集能力等技术的突破和提高,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近五年内,马斯克时不时对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代言”,也引来诸多大佬的站台与讨论。作为当前最前沿的黑科技,脑机接口完全走进现实还需要多久?)
10/31.雷虎無人直升機通過經部審議 正式進軍國防軍工產業
10/28.福斯停止投資Argo AI 擴大與Mobileye自動駕技術合作
10/27.英特爾分拆Mobileye 上市首日股價狂飆38%共籌得8.61億美元(約新台幣272.63億),上市首日股價狂飆近38%,市值升至230億美元
10/18.500亿缩到160亿!英特尔“自驾明珠”Mobileye估值雪崩
(美股IPO市场正面临着近20年以来最严重的“寒冬”状况;单论芯片算力,Mobileye的EyeQ系列Soc显得有些落伍,性能将被英伟达、AMD、华为、高通、地平线等“后起之秀”甩开身位。此外,Mobileye选用软硬件打包,几乎无法进行二次修改从而差异化自己的算法)
10/3.AI机器人专家点评特斯拉擎天柱:马斯克依旧“放卫星”
10/2.能走能扛能對話! 特斯拉機器人 比電動車便宜
10/1.Mobileye 英特爾旗下自駕部門 已申請美國IPO上市
9/30.“擎天柱”一定会让你失望,苹果OV们也是
9/22.Google聯合創始人資助的飛行汽車初創公司將結束業務
9/21.曹興誠重申抗中保台決心 參與生產百萬架無人機
9/20.不對稱作戰 無人機驚豔登場
9/19.台製無人機首支作戰影片曝光! 成功摧毀俄軍反裝甲飛彈車
9/17.美国搞芯片禁令打压,中国自动驾驶会被“卡脖子”吗?(多用Nvda 晶)
9/13.被美股下跌震慑 英特尔降低自駕 Mobileye上市预期 寻求估值或砍掉200亿美元
9/3.Aurora Innovation自動駕駛新創釋可能賣掉公司訊號,並進一步透露可能賣給蘋果或微軟,在市況不斷惡化及供應鏈問題持續之際。
8/24.鴻海旗下法博機器人9月量產 未來鎖定歐洲車廠
8/23.竊取蘋果自駕商業機密後跳槽中企 蘋果華裔工程師認罪
8/23.外媒:波蘭採購Revolver 860台製投彈無人機,投入烏克蘭實戰
8/15.中國科技部:支持建设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十个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8/15.雷虎8033於嘉義發表最新「無人機中央控制指揮塔」,在空中具備「群飛通訊中繼站」功能,結合中華電信核網衛星設備、MEC邊緣運算平台,在通訊中斷的緊急情況下,結合無人機,可迅速恢復災區及戰區的通訊網。為大力支持台灣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總統蔡英文8月13日至嘉義為「亞洲AI無人機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揭牌,會後蔡英文視導雷虎與中華電信最新開發的T-200無人直升機。
8/8.“Max”腾讯发布第二代机器狗:能在梅花桩上完成高难度动作
吹牛第一
8/8.百度李彦宏:就自动驾驶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7/29.科学界又一里程碑!谷歌AI破解了几乎所有已知的蛋白质结构
7/15.比亚迪拟自研智能驾驶芯片,欲强补智能化
7/1.習顏面掃地!中國AI龍股東跳船,商湯市值噴掉3400億(7/4.港股商汤一度跌20%,市值缩至约840亿港元,上周四收跌近47%)
6/28.日經推測:自駕與 AI 等先進領域,可能遭台積電、ASML 完全寡占
3/19. Cruise 軟銀脫手(最初承諾以22.5億美元,買 11%股權,不過最後僅投9億美元,承諾當能夠商業化上市時,會再投資13.5億美元,但最終仍選退出),通用接刀將以21億美元將Cruise持股增至80%,(餘20%股權則分別由微軟,沃爾瑪,本田車和美投資管理機構T. Rowe Price等 共同投資.)
3/22.賓士夠霸氣:當車主開啟自動駕駛Drive Pilot功能後如果出事故,責任都算我頭上!
賓士夠霸氣:當車主開啟自動駕駛Drive Pilot功能後如果出事故,責任都算我頭上!
3/8.英特爾自駕Mobileye申請IPO 估值上看500億美元
22-1/4.不讓福斯、戴姆勒專美於前 Toyota擬2025年前推出自駕系統
++++++++
21--12/16.Aurora聯手Uber Freight推自駕卡車試運計畫
12/8.自.放棄發展自動駕駛!Uber出售ATG部門給競爭對手Aurora
11/20.美自驶第一股”之称Aur(Aurora Innovation) 飙涨51%,收报17.11美元;卡车自驾TuSimple一度涨7.9%收涨5.9%;这种乐观情绪也蔓延至驾驶辅助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推动Innoviz Technologies、Aeva Technologies和Velodyne lidar等股价走高。
11/4.Aurora Innovation( AUR)自驾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合作伙伴包括丰田、Uber和沃尔沃,
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即在道路行驶无需人工交互);Aurora计划2023年末推出第一款自动驾驶卡车,将其技术整合到沃尔沃和Paccar 8级卡车中;下年将推无人驾驶出租车,预计到2027年实现营收20亿美元。劲敌:谷歌Waymo,通用Cruise,及福特和大众支持Argo AI。
10/6.國慶連假開放試乘!工研院與民間研發自駕車爆光 全部都是MIT
5210/4.掌握下世代車用零組件商機(2020年CES,對汽車未來發展結論是:"汽車將有如會移動的智慧型手機",自駕車電子零組件成長,最明顯是感測元件,含光達,雷達,攝影機,超音波等;PCB;智慧座艙顯示器,加感測功能,如生物識別、疲勞偵測等;動力系統「驅控器」,朝高效率,小型化發展,碳化矽SiC功率模組;多合一動力系統整合設計。
9/24.搶先台積電 三星獲特斯拉自駕晶片HW4.0訂單( 明年即將發布Cybertruck預定量已超過120萬輛 先搭)
9/14.搶食自駕 阿里領頭注資約3億美元DeepRoute.ai(深圳,主業務:開發自駕軟硬體,同時經營自駕出租車隊,部分業務由叫車"曹操出行"和東風汽車執行;目前營運70輛無人駕駛出租車),阿里另投中國自駕公司AutoX及小鵬車,中國巨頭如百度,滴滴等皆積極投自駕領域,百度,阿里都投AutoX,滴滴收購中自駕車DeepMotion
(4/27.自.豐田汽車砸5.5億美元155億 買下Lyft自動駕駛部門
8/24.同欣電八德廠上樑 明年底量產
8/17.自駕輔助系統遭美監管調查 特斯拉股價重挫創6月最大跌幅
8/17.2018年来连出11起事故 美国彻查Autopilot安全性
8/15.31歲餐飲新銳8/12啟動蔚來ES8汽車自駕系統車禍命喪-現場驚悚;7/30一輛蔚來EC6在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大道也發生嚴重交通事故
5/22.特斯拉棄用雷達,自駕技術掀二次革命!打臉 Google 獨尊光達,設計走向純視覺化(馬斯克更展現出具體動作,不但不使用光達,甚至還將其他雷達從特斯拉車上徹底移除)
4/13.NVIDIA發表自駕車用處理器DRIVE Atlan,黃仁勳表示預計2025年正式上路,DRIVE Atlan 將AI 和軟體與最新運算、網路和安全融合在一起;將採用NVIDIA 次世代 GPU 架構、新 Arm CPU 核心,及深度學習和電腦視覺加速器。Atlan 擁有可媲美資料中心(BlueField 資料處理單元data processing unit;DPU)的效能,將為各大車廠提供充足的運算能力,以打造具有豐富可程式化能力的軟體定義車輛,且能透過安全無線更新 (OTA) 永久續升級。NVIDIA 先前用於自駕車的處理器 NVIDIA DRIVE Xavier (30 TOPS),現已用於量產汽車和卡車上,而各大頂尖車廠已從 2022 年生產線中,選擇使用 NVIDIA DRIVE Orin (254 TOPS)。NVIDIA DRIVE Atlan 鎖定 2025 年及後生產的汽車。
4/1.風.ADAS(先進輔駕系統)漸成標準配備,(功能含即時偵測路況,防碰撞前車,車道偏移等危況發生,終極目標是全自動駕駛);台股供應鏈股?
目前主流ADAS感測器多搭載單價較低相機模組與各式雷達,有些車廠如特斯拉,日產現階段也傾向僅用相機,雷達感測,輔高效能計算解決方案,暫不考慮成本較高光達;「駕駛人監測系統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s,簡稱DMS」在自駕駛中不可或缺,不但要偵測與提醒,更要判斷駕駛人接管能力,並適時與適度介入車輛控制..
Level 3以上自駕車系統基於安全需要,增加光達、高精度圖資、5G車聯網通訊模組、AI晶片等,軟硬體成本高出許多.
ADAS供應鏈股包括:車用環景系統大廠同致3552、CMOS影像感測器封測大廠同欣6271,車用相機鏡頭模組佳凌4976,亞光,半導體雷射領導廠II-VI 合作開發光達雷射光寶科等;相關車用晶片受惠廠包括:台積電 聯電 世界 華邦電 台半 強茂 漢磊 順德 日月光,欣銓 瑞昱、盛群.
2/20.Google 旗下自駕車 Waymo 在舊金山上路進行載客測試
1/5.谷哥自駕公司 Waymo 執行長:送自動駕駛車上路,比送火箭登天還難!(2020年底,對自動駕駛技術懷抱期待的Uber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ATG出售給競業自動駕駛新創Aurora(換股權26%);ATG 兩年前風光,估值72.5億美元,軟銀,豐田10 億美元聯合投資)。
1/23.N.全自駕系統基礎ADAS(先進輔駕系統 )是啥? (前身的豐田ACC:毫米波雷達適應性巡航系統,性能可能不如光達,但具體積小量輕,不易受天候影響和探距長等優點,造價相對合理,今仍為主流,另外自動煞車系統、盲點偵測系統等都廣泛採用毫米波雷達)(ADAS:安裝在車上各種感測器,令駕駛人掌握整車及外部環境因素,如車道偏離警示,防撞警示,夜視及適路性車燈等混合技術系統,都可稱為ADAS,基本上可分三大部份:感測器、處理器與致動器;由感測器捕捉外界訊號,除毫米波雷達及光達等外,也包括熱能,壓力等監測器,傳回這些資料給處理器,並形成足讓駕駛人認知的資訊,以避危險路況,甚為因應人類反應不及,也可直接啟動致動器,達成減速,緊急煞車等保護駕駛人功能;性能優秀ADAS 大約能等同 L3 級自駕系統,即有人駕駛下條件自動,如自動停車等,就是結合複數 ADAS,這也是目前主流;ADAS 到自動駕駛是一漸進式過程,但最大分隔點還在於是輔助駕駛人,還是由系統來主導駕駛行為)
21-1/26.特斯拉與三星敲5奈米晶片協議!三級今年第四季量產、內建在自駕系統中
++++++++++++
20--12/22.自.傳蘋果開發自駕車 核心零件光學雷達股價飆漲
LiDAR 公司 PH.H. 在社團有貼文也有補充,請自查: 一籃子 LiDAR 公司,股價都不高,因為都還沒辦法賺錢。這個主題看台股什麼時候會尬廣跟上。VLDR, Velodyne;LAZR, Luminar Technology ;CGRO, Innoviz;MVIS, Mircorvision;IPV, AEVA
CLA, Ouster
12/22.et.財訊.蘋果電動車提前發表,佳凌4976為Velodyne最大鏡頭供應商。(1/14.eet.光達 )
11/29.馬斯克:料在2週內擴大「全自動駕駛」軟體發佈
6/22.疫情重擊車廠,BMW、賓士停止合作開發自動駕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